我省提升“齐鲁建造”影响力,支持建筑企业“走出去”
2026年底建筑业省外产值超6000亿元
商报济南消息 10月23日上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通气会,解读《关于推动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26年底,全省建筑业省外产值超过6000亿元,省外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达到20家,省外产值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达到30家,培育10个建筑产业输出集群和20个建筑劳务输出集群。
近年来,我省建筑业不断发展壮大,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带动了多个关联产业发展,对改善城乡面貌、促进财政增收、稳定就业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润晓介绍,山东产业门类齐全,41个大类中半数以上与建筑业密切相关,各大产业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等优势日益凸显,“十四五”以来,全省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的产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累计完成1.52万亿元,省外产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龙头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持续增强,“齐鲁建造”品牌影响力不断彰显,建筑业走出去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为地方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和促进财政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意见》以大力支持我省建筑业企业开拓省外市场、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主题主线,提出了推动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总体目标、对策措施和服务保障。下一步,我省将加快推进外出施工行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持续开展红旗党委创新活动,推动行业党建与外出施工业务深度融合; 继续引导建筑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挖掘省内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一批走出去发展的产业集群,塑造全产业链输出总体优势; 在建筑业全产业链开展品牌遴选工作,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省外重点区域市场和非洲、东南亚等海外重点区域市场举办“齐鲁建造”品牌推介活动,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齐鲁建造”成为山东建筑业的亮丽名片。同时,探索建立建筑业企业与国有企业和其他各类大型企业集团协同发展机制,为走出去发展开拓新平台新路径,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作为外出施工龙头骨干企业,中儒科信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高俊海说,近年来,集团承建了全球最大的陆上风电产业园区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实现了省外市场的新突破。“未来定位为打造外向型建筑业知名民营企业,省内着重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省外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新疆等重点区域实现新突破,利用三年时间,实现总营收80亿元、外出施工产值50亿元的目标。”
◎本组稿件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实习生 徐静
近年来,我省建筑业不断发展壮大,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带动了多个关联产业发展,对改善城乡面貌、促进财政增收、稳定就业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润晓介绍,山东产业门类齐全,41个大类中半数以上与建筑业密切相关,各大产业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等优势日益凸显,“十四五”以来,全省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的产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累计完成1.52万亿元,省外产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龙头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持续增强,“齐鲁建造”品牌影响力不断彰显,建筑业走出去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为地方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和促进财政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意见》以大力支持我省建筑业企业开拓省外市场、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主题主线,提出了推动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总体目标、对策措施和服务保障。下一步,我省将加快推进外出施工行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持续开展红旗党委创新活动,推动行业党建与外出施工业务深度融合; 继续引导建筑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挖掘省内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一批走出去发展的产业集群,塑造全产业链输出总体优势; 在建筑业全产业链开展品牌遴选工作,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省外重点区域市场和非洲、东南亚等海外重点区域市场举办“齐鲁建造”品牌推介活动,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齐鲁建造”成为山东建筑业的亮丽名片。同时,探索建立建筑业企业与国有企业和其他各类大型企业集团协同发展机制,为走出去发展开拓新平台新路径,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作为外出施工龙头骨干企业,中儒科信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高俊海说,近年来,集团承建了全球最大的陆上风电产业园区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实现了省外市场的新突破。“未来定位为打造外向型建筑业知名民营企业,省内着重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省外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新疆等重点区域实现新突破,利用三年时间,实现总营收80亿元、外出施工产值50亿元的目标。”
◎本组稿件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实习生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