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职业闭店”灰产链
“职业闭店人”能成为一种灰色职业,甚至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主要还是钻了预付费及企业法人变更等方面的管理漏洞。公布首案的查处经过,不仅给其他地方处理类似案件提供可参考的案例,也为各地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打了样。
10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联合召开“北京市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讨债治理新闻通气会”,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相关人员自虚假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
美其名曰“职业闭店人”,实际上就是帮经营不善的公司计划好关店、跑路方法,并接手处理后续维权问题的群体。这些“职业闭店人”,往往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在善后工作中。他们通常会在企业面临关闭或经营不善时介入,帮助这些机构“金蝉脱壳”,逃避法律责任。理发店、健身房、教培机构等预付式消费领域,是他们的主要“赛道”。此次北京相关部门发布的全国首案案例的涉事机构,正是两家艺术培训机构。
在这次公布的案例中,经过北京当地多部门联动,查清了“职业闭店人”和商家之间是如何狼狈为奸,上演一出出专坑消费者的“双簧剧”。首先商家开展低价促销充值活动,吸引充值;接着更换公司法定代表人;最后一夜关张,由“职业闭店人”和消费者沟通。他们这一套闭店流程下来,可谓“一石三鸟”——原商家金蝉脱壳; 获得了消费者的钱;“职业闭店人”增加了业绩,赚得佣金。
其实,“职业闭店人”能成为一种灰色职业,甚至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主要还是钻了预付费及企业法人变更等方面的管理漏洞。如今许多领域的商店都纷纷加入预付款行列,并未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为职业闭店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此,2013年10月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将经营者“预付式消费”规范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而今年7月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则为预付式消费设立了专门罚则,明确由各有关行政部门进行处罚。
公布首案的查处经过,不仅给其他地方处理类似案件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也为各地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打了样,具有样本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查办首案释放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只要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都逃不过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击。因此,尤其需要监管层面加强监管和规制,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及时亮剑。各部门应形成合力,一旦发现“职业闭店”的苗头就要迅速联合打击,绝不姑息。此次查处并公布首案,就是一个鲜明的导向。
此外,为了切断“职业闭店”这条灰色产业链,需要有针对性地完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制度,比如,应该加大对职业背债人的甄别力度、不妨将前法定代表人列为追诉对象,让职业闭店人无空可钻; 在法律上也要明确,帮助企业恶意避债的行为,是否涉嫌故意侵害债权人权益等。
作为消费者,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面对预付式消费促销,需保持理性。要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做出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必要时可提起诉讼,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赵亮
10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联合召开“北京市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讨债治理新闻通气会”,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相关人员自虚假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
美其名曰“职业闭店人”,实际上就是帮经营不善的公司计划好关店、跑路方法,并接手处理后续维权问题的群体。这些“职业闭店人”,往往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在善后工作中。他们通常会在企业面临关闭或经营不善时介入,帮助这些机构“金蝉脱壳”,逃避法律责任。理发店、健身房、教培机构等预付式消费领域,是他们的主要“赛道”。此次北京相关部门发布的全国首案案例的涉事机构,正是两家艺术培训机构。
在这次公布的案例中,经过北京当地多部门联动,查清了“职业闭店人”和商家之间是如何狼狈为奸,上演一出出专坑消费者的“双簧剧”。首先商家开展低价促销充值活动,吸引充值;接着更换公司法定代表人;最后一夜关张,由“职业闭店人”和消费者沟通。他们这一套闭店流程下来,可谓“一石三鸟”——原商家金蝉脱壳; 获得了消费者的钱;“职业闭店人”增加了业绩,赚得佣金。
其实,“职业闭店人”能成为一种灰色职业,甚至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主要还是钻了预付费及企业法人变更等方面的管理漏洞。如今许多领域的商店都纷纷加入预付款行列,并未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为职业闭店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此,2013年10月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将经营者“预付式消费”规范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而今年7月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则为预付式消费设立了专门罚则,明确由各有关行政部门进行处罚。
公布首案的查处经过,不仅给其他地方处理类似案件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也为各地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打了样,具有样本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查办首案释放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只要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都逃不过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击。因此,尤其需要监管层面加强监管和规制,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及时亮剑。各部门应形成合力,一旦发现“职业闭店”的苗头就要迅速联合打击,绝不姑息。此次查处并公布首案,就是一个鲜明的导向。
此外,为了切断“职业闭店”这条灰色产业链,需要有针对性地完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制度,比如,应该加大对职业背债人的甄别力度、不妨将前法定代表人列为追诉对象,让职业闭店人无空可钻; 在法律上也要明确,帮助企业恶意避债的行为,是否涉嫌故意侵害债权人权益等。
作为消费者,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面对预付式消费促销,需保持理性。要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做出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必要时可提起诉讼,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