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我省基本重塑完成上下贯通疾控工作体系

        10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推动疾控事业发展,为群众筑牢健康防线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全省16市、136个县(市、区)疾控局全部完成挂牌组建,市、县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全部整合到位,上下贯通的全省疾控工作体系基本重塑完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王琳

  全面提升疾控能力
  
  “近年来,全省疾控系统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群众观点,全面提升疾控能力,推动全省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成效。”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盖英群介绍,我省坚持系统重塑,疾控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先后开展公共卫生十大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行动,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实施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全省16市、136个县(市、区)疾控局全部完成挂牌组建,市、县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全部整合到位,上下贯通的全省疾控工作体系基本重塑完成。
  
  同时,我省坚持创新发展,核心能力实现全面提升。据了解,我省开展疾控中心改革试点工作,推出分领域首席专家制度,创新人才招引使用和激励、科研攻关、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市级和30%的县级疾控中心,被评为改革试点品牌。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实现人员配备、基础设施、仪器装备、职能落实“四个”标准化,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和基因测序能力均居全国前列。多点多源数据采集、智慧化研判分析、快速反应处置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立。
  
  今年8月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重塑疾控体系、提升疾控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组织保障力度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政策措施。盖英群介绍,通过以上措施,到2025年,我省基本建立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控体系,应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持续提升。到2030年,统一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不断优化,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从“被动报告”转向“主动感知”

  就预防传染病而言,应急处置能力对于控制疫情扩散、保护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尤为重要。省疾控局副局长黄杰介绍,我省传染病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健全,省疾控局已按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结合省情,已初步完成《山东省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和《山东省肺炭疽疫情应急预案》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准备报国家疾控局审核。
  
  在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建设方面,目前我省已建成1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有正式队员60名,具备开展远程运输、野外生存等能力,多次参加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和支援任务。16市和136个县(市、区)也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组建了市、县传染病应急小分队,省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正积极筹划组建中。

  “早发现”才好“早防控”,我省加强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有效防范和化解传染病疫情风险的第一道关口。省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马吉祥介绍,近年来,我省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把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加以推进。在卫生健康、教育、民政、海关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
  
  同时,监测渠道不断拓展,部署了哨点医院、病毒变异、城市污水等10个传染病监测系统,建立了病原微生物、临床症候群、社会感知、全球疫情、专业媒体等监测网络,开展了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15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综合监测,为及时掌握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病原谱构成,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支撑。推进一体化省统筹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目前,该平台已完成省级平台与全省16市市级平台对接,累计接入医疗机构2600余家、养老机构2400余家、儿童福利院16家、学校3.3万余所。通过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部署前置软件,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方式从传统的“被动报告”转向“主动感知”,及时发现疫情的异常变化和发展趋势,实现动态感知的主动监测与预警上报。

  【聚焦】
  
  成年人也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较多,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最常见的就是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肺炎链球菌等。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尚处于呼吸道传染病低流行期,但随着渐入深秋、气温下降,呼吸道传染病将开始增加。我省一般从每年的11月进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主要以流感为主,有时其他病毒和支原体感染交替出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也会增多。
  
  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徐爱强介绍,做好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要特别关注并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婴幼儿、中小学生、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也是发病和流行的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个人要保持充足睡眠、充分营养、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遵守“呼吸道礼仪”,提倡“口罩文明”。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和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建议老年人和婴幼儿尽量避免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确需前往,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风险。
  
  预防接种不是儿童的专利,成年人也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获得疾病保护。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发病和发生重症的风险。黄杰介绍,“我们将在保持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的同时,全面实施成人预防接种处方试点,引导符合条件的人群积极接种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疫苗,发挥疫苗全生命周期护航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