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不能上路,万元花费能否退还?
商报济南消息 “新车不能上路,那我买来干嘛?”最近,江大爷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儿……今年4月份,江大爷为出行方便,花费18799元从某电动车车行购买一辆某品牌新能源电动四轮车用以代步。某日,江大爷开车在路上行驶时被交警拦下,交警口头告知其所驾驶的四轮车不具备上牌资质,不能上路行驶。刚到手的新车却不能再使用,江大爷便找车行协商退车事宜。
“车辆没有质量问题我们没法退款。”车行工作人员理直气壮地说。“买了车不能上路,总不能放在家里当摆设吧!”江大爷对此表示十分气愤。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江大爷无奈诉至长清区人民法院。
承办法官了解到,车行在未如实告知江大爷的情况下,将实际不具备上牌资质的电动四轮车售卖给了江大爷,且江大爷购买的四轮车仅上路几次,几乎全新。为实质化解矛盾,将双方损失降到最低,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承办法官决定采取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承办法官积极联系车行,耐心解释其在江大爷前往车行购买车辆时,应如实告知车辆实际情况,但车行未如实告知,主观上存在一定过错,并释明诉讼可能给车行信誉信用带来的不利影响,车行的态度终于发生了转变。“法官,我们愿意给老人退钱。”最终,经过法官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车行同意退车退款。
为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切实解决江大爷的后顾之忧,承办法官立即决定协助双方当事人交付车辆、退还购车款。最终,在办案团队的见证下,江大爷将该车辆退还给车行,车行也如约向江大爷退还了购车款。这起因“不能上路”的新车引发的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下一步,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推动“调解+督促履行”同向发力,督促当事人即时兑现、主动履行,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打通案结事了的“最后一公里”。
“车辆没有质量问题我们没法退款。”车行工作人员理直气壮地说。“买了车不能上路,总不能放在家里当摆设吧!”江大爷对此表示十分气愤。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江大爷无奈诉至长清区人民法院。
承办法官了解到,车行在未如实告知江大爷的情况下,将实际不具备上牌资质的电动四轮车售卖给了江大爷,且江大爷购买的四轮车仅上路几次,几乎全新。为实质化解矛盾,将双方损失降到最低,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承办法官决定采取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承办法官积极联系车行,耐心解释其在江大爷前往车行购买车辆时,应如实告知车辆实际情况,但车行未如实告知,主观上存在一定过错,并释明诉讼可能给车行信誉信用带来的不利影响,车行的态度终于发生了转变。“法官,我们愿意给老人退钱。”最终,经过法官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车行同意退车退款。
为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切实解决江大爷的后顾之忧,承办法官立即决定协助双方当事人交付车辆、退还购车款。最终,在办案团队的见证下,江大爷将该车辆退还给车行,车行也如约向江大爷退还了购车款。这起因“不能上路”的新车引发的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下一步,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推动“调解+督促履行”同向发力,督促当事人即时兑现、主动履行,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打通案结事了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