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月饼”里装的啥“馅”
据报道,近期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充斥大量月饼券回收的帖子,收购价格为券面价格的4至7折。“纸月饼”满天飞,券比饼多、兑换难、无序空转等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纸月饼”在流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皮儿厚馅儿薄”的情况——消费者花冤枉钱、权益严重受损,是月饼券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
北京晚报
值得警惕的,是月饼券隐含的投机导向。假设月饼厂商印了一张100元的月饼券,以65元卖给经销商,经销商以80元卖出,消费者相互赠送,后以40元卖给“黄牛”,“黄牛”又以50元卖回月饼厂商。兜兜转转,月饼一盒没卖,经手者又都吃到了一口“月饼”,堪称无本万利的生意。“纸月饼”空手套白狼,会让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厂商对市场产生误判。今年月饼市场较为冷清,“纸月饼”扰乱市场,更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循环。
澎湃评论
近年来,其实不只是月饼券,还有螃蟹券、粽子券,乃至超市的预付卡、理发店的充值卡等,这些券和卡说到底都属于预付式消费,意味着消费者出于信任在获得商品和服务之前提前支付费用。而现实是,针对商品预付卡的消费争议和乱象不断。可以说,针对预付式消费的法律规定已经相对完善,重要的还是不打折扣地落实监管政策。为此,一方面,职能部门要主动出击,多一些日常的跟踪和检查;另一方面,消费者在遇到权益侵害后,也要积极投诉,为执法部门提供线索和信息。
北京晚报
值得警惕的,是月饼券隐含的投机导向。假设月饼厂商印了一张100元的月饼券,以65元卖给经销商,经销商以80元卖出,消费者相互赠送,后以40元卖给“黄牛”,“黄牛”又以50元卖回月饼厂商。兜兜转转,月饼一盒没卖,经手者又都吃到了一口“月饼”,堪称无本万利的生意。“纸月饼”空手套白狼,会让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厂商对市场产生误判。今年月饼市场较为冷清,“纸月饼”扰乱市场,更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循环。
澎湃评论
近年来,其实不只是月饼券,还有螃蟹券、粽子券,乃至超市的预付卡、理发店的充值卡等,这些券和卡说到底都属于预付式消费,意味着消费者出于信任在获得商品和服务之前提前支付费用。而现实是,针对商品预付卡的消费争议和乱象不断。可以说,针对预付式消费的法律规定已经相对完善,重要的还是不打折扣地落实监管政策。为此,一方面,职能部门要主动出击,多一些日常的跟踪和检查;另一方面,消费者在遇到权益侵害后,也要积极投诉,为执法部门提供线索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