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天价理发”乱象何时休?

        要根治美容美发行业的“顽瘴痼疾”,更需要强力。对无底线的消费欺诈行为,有关部门必须拿出“零容忍”的雷霆态度。依法严惩“害群之马”,必须让他们感到“肉疼”,才能引起其高度警惕,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切实保障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近,网传杭州市余杭区一名16岁少年剪头烫发被要求支付4000元。事件一经曝光,就遭到舆论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谴责。当地官方通报称,经初步调查,涉事理发店涉嫌存在消费欺诈行为,已立案调查。
  
  美容美发行业,是居民消费的高频领域之一,也是各类乱象“重灾区”。以事发地杭州为例,“发际线男孩”小吴被理发店忽悠参与免费体验项目,却收到标价39000多元、折后18000元的消费清单;刘先生被店员推荐做标价398元的服帖烫,没料到是头皮被划成12个区域共付4776元;一外卖小哥原本只想花10元剪头发,结果被推荐做定型、护肤,最终花了1万余元……纵观这类现象,从本质上看就是消费欺诈——商家故意设计消费圈套,诱导警惕意识不强的消费者。
  
  而如今一名16岁的少年,还在父母的监护之下,涉世未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没有高端美发需求,也不具备天价服务经济支付能力。店家把“宰”客的刀子明晃晃伸向未成年人,谁能容忍这种无底线的欺诈行为?
  
  有媒体报道称,就在几天前,浙江才发布了一批美容美发领域违法案例。时间再往前推,去年9月,杭州还专门开展了以美容美发行业为重点的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虽然坑骗消费者的个别店家代表不了一个地方从业者的集体形象,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一再上演的“天价理发”乱象让杭州美容美发行业饱受诟病,甚至殃及杭州的城市形象。
  
  应该说,面对消费欺诈,已经形成打击合力。少年报警后,虽然此事属消费纠纷,不在警方处置范围,但警方依然到场调解,并厉声呵斥店家,维护了社会正义。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快速响应,对店家立案调查,也有力回应了法律规定的“有关部门接到涉及未成年人的检举、控告或者报告,应当依法及时受理、处置”的要求。媒体的监督和公众的热议谴责,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正义氛围,让玩消费欺诈的店家无处遁形。
  
  但必须指出,要根治美容美发行业的“顽瘴痼疾”,更需要强力。对无底线的消费欺诈行为,有关部门必须拿出“零容忍”的雷霆态度。依法严惩“害群之马”,必须让他们感到“肉疼”,才能引起其高度警惕,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切实保障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比如,各地美容美发行业协会要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和组织优势,通过黑名单等方式督促各类理发店规范经营。
  
  诚信经营对商家来说至关重要。商家任何“坑人”的套路,都逃不过公众的眼光和媒体的监督,也逃不过有关部门的查处。商家应该明白,套路消费者,玩欺客“宰”客的把戏,迟早会把自己“套”进去。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