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招船员

——家族传奇与时代风云的交响
点击查看原图
        夜访族长马炳忠,宋占山大功告成,他选了村西一块靠海的盐碱地作为宅基地,大兴土木,并入乡随俗,盖了三间宽敞的海带房。他是一个生意人,下海或者种地都是他所不齿的,便利用带来的银子在掖县城买房做生意。第二年,他娶了媳妇,算是成家立业了。逐利或许是生意人的本能,而宋占山做到了极致,达到了唯利是图的程度。
  十多年下来,在他的身边,上当吃亏者越来越多,一个个合作伙伴先后看透他的本质,无不对他敬而远之,少有往来了。
  从商要讲商德,而宋占山却是从不讲道德,那么,他最终在商界成为孤家寡人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在掖县城的生意眼看着做不下去了,虽然在生意好时置下了店铺房产,但是,要想维持一家人的富裕生活已不可能。
  在虎头村,有几个发家的大户,像族长马炳忠家就养着三条渔船,收入十分可观。于是,宋占山决定另起炉灶,试水渔业,置买了一条三桅渔船,雇人下海打鱼,年终算账,竟然赚了不少钱。
  改弦更张投身渔业,宋占山第一年便尝到了甜头,他就琢磨着来年开春就再置买两条三桅渔船,形成规模,做大做强。但是,这年却是出海打鱼的小年,渔船连日出海,只打回了些小鱼小虾,与空网无异。宋占山雇的都是临时工,以天计算薪水。
  这些船员大多来自邻县的贫困地区,他们舍得出力,以求挣钱养家糊口。打不回鱼来,就没有收入,宋占山便以此为由不给船员们发钱。这船主的心太黑了,船员们一商量就都走了,去找信誉好的船主。
  现在,除了走不掉的本村三个渔民,宋占山的渔船就没人了。渔船不下海打鱼就是一条废船,宋占山好像火烧了眉毛,遂亲自来到渔港,举着牌子招船员,一旦船员招齐,明天一早便马上出海打鱼。
  一条三桅渔船至少需要六名船员,掌舵的,使帆的,划桨的,瞭望的,下网的等等,他们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无不身兼数职。现在,在宋占山鼓动与忽悠下,已有两名船员报名上船了。
  船员还差一名,就在这个时候,刘小虎出现在了宋占山的面前。
  作为老渔民的儿子,刘小虎几乎是在渔船上长大的,虽然只有十四岁,却已是高大魁梧,身强力壮,犹如青年小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