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高谈阔论

——伟大的生命历程
《谭嗣同》上卷《萌动》作者:彭晓玲
点击查看原图
        谭继洵毫不通融地摇头:“他好不容易才安静下来,正在李家读书,再等段日子吧。”魏氏不好多说什么了,悄悄地退了出去。
  
  嗣同带着师中吉回到浏阳家里,打起精神攻读儒家典籍,他知道自己的毛病多在八股制艺,但对此实在讨厌至极。前几天,他正在书房里读书,李昌洵前来拜访,两人之前就认识,相见自然高兴。
  
  李昌洵知道他为明年的科考而用功,他自己也要参加科考,提议嗣同去他家温习,伯父李兴锐买了不少书,让子侄们用功。嗣同听说李家藏有一部《知不足斋丛书》,就留师中吉在家里料理,自己随李昌洵去古港筱墅垄李家温习。

  《知不足斋丛书》足足三十卷,也不好带回家中,嗣同便铆足劲地读,时不时记记笔记。足足四十天的时间里,他很少如往常一样和李昌洵他们高谈阔论,也不外出游玩,竟然读完了。
  
  这天一大早,天气凉爽,他俩又来到书房,嗣同不由感叹:“浏阳天气真是比武昌舒服多了,真该把兰儿带回来。”李昌洵却打趣他:“复生读书真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呀!我就不吃不喝不睡,都赶不上你的速度。”

  二人正在说笑,师中吉给嗣同送来了谭继洵的信。嗣同展开一读,无非是询问八股制艺可有提升,只是在信末说了一句:吾儿倘读书顺利,不如早些回武昌。见师中吉满眼关切,嗣同笑了:“父亲大人说武昌府里一切都好,我可早些回武昌。正则,我在此都打扰一个多月了,我看得回浏阳城家里了。要不你随我一起回城里散散心?”
  
  说走就走,三人回到城里时已过午饭时分,徐老伯赶紧让厨房多加两个菜,几人就先坐在嗣同石菊影庐书房里休息。
  
  到了傍晚,二人正坐在书房里聊天,嗣棨也来了,外面落下雨来,屋顶瓦片上簌簌地响。李昌洵提议道:“复生,你一直在说蕉雨琴,趁今天天气凉快了,来一曲如何?我想听《平沙落雁》。”

  “今日我倒想弹一曲《渔樵问答》,以抒胸怀。”嗣同至铜盆前洗了洗手,郑重地燃起一支香,这才坐至琴前。随着他雄浑的歌声,他的双手在琴弦上婉转起伏,美妙飘逸的琴声如水漫延……

  靠丹崖,整顿丝钩。入山濯足溪流。驾一叶扁舟,往来江湖里行乐,笑傲也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