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干事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万一黄彭年知道张之洞要拿湖北的银子办铁厂,以重病之躯前往督署,不惜以死来谏阻这个任性使气的张制台,到时虽然卡住了这十万两银子,只怕张制台也会迁怒于他谭继洵。还是拿出十万两银子吧,不然来日如何相处?张制台可是朝廷内外拥有好名声的清流,也是太后眼前的红人,何况张制台也是实心干事之人。
谭继洵虽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上午,依然早早地来到签押房,等候张之洞派人送十万两银子的调拨单,却左等右等都不见来人,都下半晌了,谭继洵在签押房内等得坐立不安起来。他自然巴不得调拨单不要来,可左思右想之后,赶紧让贝允昕将嗣同叫来。
嗣同很少参与父亲的公务,今日父亲却让他前往签押房,意外之余便急急赶来了。来到偌大的签押房,见父亲的脸色不好,嗣同心里忐忑,忙关切地问道:“不知父亲大人叫孩儿有什么吩咐?”“复生,你平日不是挺佩服张制台吗?为父刚上任,千头万绪忙不过来,还未能上制台家拜访。这样吧,今晚你就带上一封我的信和礼物代为父去拜访一下吧。”谭继洵交代道。
嗣同早就听说这位香帅极看重洋务事业,且极重才,是有名的清流,很想能有机缘认识。迫于父命,嗣同长年来不得不奔波于甘肃、湖南及京城三地应试,就在多次南来北往跋涉奔波、风餐露宿的日子里,他深深地体会到国家的贫弱、官场的腐败和百姓的艰苦,萌生了强烈的济世救民理想。想想真有机会去拜访这位大名鼎鼎的清流,他却有些忐忑,犹豫着答应了下来。
吃过晚饭,张之洞正在和梁鼎芬、杨锐等人在书房商谈如何筹措铁厂经费之事,心里正在烦闷,门房拿了一张名刺过来禀报,却是谭抚台之子谭嗣同来访。张之洞自然知道此为谭抚台安排,他今天故意没派人送去调拨单,不想他竟派自己的儿子过来,想想此君虽不喜洋务新政,但也是实心任事之人,便决计不与他多计较。他转头对梁鼎芬说道:“星海,谭抚台特地派儿子来拜访,应是为那十万两银子之事。你去好好接待,我就不和他见面了!”
梁鼎芬没过多久就一手提着一只蓝布包,一手拿着一封信,急急地回到了书房,笑了笑,说道:“制台大人,谭抚台的儿子英俊得很,言行也很得体,您要是见了,肯定会心生好感。”
谭继洵虽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上午,依然早早地来到签押房,等候张之洞派人送十万两银子的调拨单,却左等右等都不见来人,都下半晌了,谭继洵在签押房内等得坐立不安起来。他自然巴不得调拨单不要来,可左思右想之后,赶紧让贝允昕将嗣同叫来。
嗣同很少参与父亲的公务,今日父亲却让他前往签押房,意外之余便急急赶来了。来到偌大的签押房,见父亲的脸色不好,嗣同心里忐忑,忙关切地问道:“不知父亲大人叫孩儿有什么吩咐?”“复生,你平日不是挺佩服张制台吗?为父刚上任,千头万绪忙不过来,还未能上制台家拜访。这样吧,今晚你就带上一封我的信和礼物代为父去拜访一下吧。”谭继洵交代道。
嗣同早就听说这位香帅极看重洋务事业,且极重才,是有名的清流,很想能有机缘认识。迫于父命,嗣同长年来不得不奔波于甘肃、湖南及京城三地应试,就在多次南来北往跋涉奔波、风餐露宿的日子里,他深深地体会到国家的贫弱、官场的腐败和百姓的艰苦,萌生了强烈的济世救民理想。想想真有机会去拜访这位大名鼎鼎的清流,他却有些忐忑,犹豫着答应了下来。
吃过晚饭,张之洞正在和梁鼎芬、杨锐等人在书房商谈如何筹措铁厂经费之事,心里正在烦闷,门房拿了一张名刺过来禀报,却是谭抚台之子谭嗣同来访。张之洞自然知道此为谭抚台安排,他今天故意没派人送去调拨单,不想他竟派自己的儿子过来,想想此君虽不喜洋务新政,但也是实心任事之人,便决计不与他多计较。他转头对梁鼎芬说道:“星海,谭抚台特地派儿子来拜访,应是为那十万两银子之事。你去好好接待,我就不和他见面了!”
梁鼎芬没过多久就一手提着一只蓝布包,一手拿着一封信,急急地回到了书房,笑了笑,说道:“制台大人,谭抚台的儿子英俊得很,言行也很得体,您要是见了,肯定会心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