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决心

——感天动地的人生故事
《谷文昌传》作者:史怀宝
点击查看原图
        这个时候冒雨栽树成活率高;而雨后晴天栽树的成活率低。

  在接下来的种树试验交流会上,谷文昌与大家倾心交流:我们之前虽然已找到适合沙地生长的木麻黄树苗,但辛苦之后却发现成活的树苗寥寥无几。这是因为没有摸清木麻黄树苗的生活习性啊。木麻黄虽是耐旱、抗风沙的树种,但它的树苗却非常好湿的……接着,他介绍了前几天他走访樟塘一位老农泥糊瓜秧的做法。
  
  技术员们采用泥糊树根的做法在试验田培育木麻黄树种,小树苗的成活率一下子提高了两倍多,这也是后来东山县树种带土培植的起源。再后来,这种经验在福建省乃至全国推广。
  
  苍天不负有心人。试验小组终于摸清了木麻黄的生长习性,总结出木麻黄种植的“六大技术要点”,印成小册子,分发到各公社、大队和小队,让群众自学。同时,县委组织各级人员集中学习,让各级人员掌握种植木麻黄的技术要领。
  
  县委领导下的试验小组发明了东南沿海和科学造林的规格:一是掌握方向和宽度,一般林带方向和东北风垂直,如果在海岸边营造防护林带,离海潮最高水位应在40—100米,普通林带应在30—40米。二是客土造林法,为了改善林地条件和防止飞沙拔苗,技术上应全部采用客土,以保护幼苗生长。三是带土造林法,为了确保沙荒地的成活,在起苗时每株应带上本土半斤到一斤,以减少宿根损伤;最好采取随地采苗随时造林,以减少浇水劳力并增加成活率。四是大苗深种法,采用三角密植,株距行距各一公尺。
  
  一个宏大的计划在谷文昌心中酝酿,一场大决战在谷文昌脑海中拉开序幕,这次一定要取得成功,必须取得成功!就像战斗前要准备充足的弹药,种树需要大量树苗,谷文昌与县委班子成员共同制定了“自采、自育、自造”的方针,发动社员、学生把本社地区所有的树种包干采集,自己培育树苗。本县的树林数量太少,树种远远不够大面积种植的要求。
  
  谷文昌让时任县长樊生林亲自指挥调种,派出230多人组成的庞大采种队,再一次到东山县附近的厦门、平和、南靖、永春等地采种。
  
  东山人民植树造林的决心再一次引起福建省林业厅、龙溪地委和专署各级领导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