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东营港预计10月份开放运营

        大国重器,向海图强!6月24日,东营港集装箱码头项目2台岸桥成功完成上岸安装,标志着黄河三角洲首个集装箱专用码头工程海上施工结束。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东营港集装箱码头由东营市城建集团投资,中铁十四局和中交三航局联合承建。项目为梁板式高桩码头,包含海上结构、堆场道路、综合楼等。因海域施工部分地质条件复杂,天气多变,施工区域涌浪大,最短时每月施工时间仅有12天,有效作业时间短。
  
  工程建设期间,项目团队多次召开技术研讨会,确定下部桩基施工前先打设外护筒定位,跟进打设内护筒,在内护筒内浇筑混凝土,保证桩基精度及成型质量。上部梁板采用履带吊和驳船相配合的方式安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了安全风险。
  
  中铁十四局施工负责人表示:“本次进场的港机设备为2台集装箱岸桥和6台集装箱场桥,对进出港货物进行装卸和场内转运。岸桥总高度为75.6米,外伸距为55米,单台设备重约1200吨,采用整机滚装方式上岸。”为确保岸桥如期进场,项目部提前策划,通过与海事局、生产厂家等相关单位多方协调,确定整机上岸方案,责任到人,确保安全、质量、精度等各环节控制万无一失。
  
  作为海洋强省建设重点项目,东营港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建设是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按照计划,该码头将于10月份开放运营。项目建成后,对于东营港打造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省会经济圈主力港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白鑫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