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战斗

——感天动地的人生故事
《谷文昌传》作者:史怀宝
点击查看原图
        从1954年开始,谷文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踏上制服风沙的茫茫征途,开始了连续多年的治沙战斗。
  
  春秋风沙最大的时候,往往是谷文昌下乡调研的好时候,他和县委班子成员分路下去,直达风沙肆虐的地方。一开始,他经常和林业技术人员林志成在一起,再后来,中专毕业生林嫩惠也加入进来。
  
  为了根治肆虐的风沙,带领大家迅速走出贫困,谷文昌常年在乡下,他一年中有三百多天在基层,脚步踏遍了东山的沟沟坎坎。很长一段时间,东山县委别说小汽车,连自行车也没有,谷文昌的大多数时间在基层。起初,他不会骑自行车,下乡一般走路,后来,他让自行车出租行的师傅驮着他下乡调研,再后来他让通讯员学习骑自行车,用单车驮着他下乡。时间一长,他感到这样对工作十分不便,就想学骑车。
  
  东山县历史上多华侨,许多华侨耳闻目睹了共产党人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十分感动。1956年7月,华侨吴细狗给东山县委送来一部小旅行车。有人认为车是送给县委的,应该县委用,东山县委当时没有车。谷文昌提出,把这部车分配给县公安局和县医院,县公安局平时作为110紧急车辆出警用,县医院遇有危险病号可作为急救车用。
  
  谷文昌依然经常步行或让别人骑着租来的自行车驮着他下乡,他背着行军壶,带着冷馒头,风里来雨里去,胃病时常发作。东山的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觉得海外亲友捐赠自行车比较合适。于是,华侨吴细狗又给东山县委捐赠了四部法拉利牌自行车。县委决定分配一辆给谷文昌。为了跑更远的路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一次,谷文昌终于收下了。是啊,总不能每次出差都要通讯员或警卫员骑自行车驮着自己吧。
  
  1957年夏天,由通讯员朱振凤和朱财茂当教练,利用晚饭后和上班前的时间,在县委会门口的广场上,42岁的谷文昌开始学骑自行车。一开始,由于年逾40,手脚配合不协调,尽管担任“教练”的通讯员和警卫员尽心尽责,谷文昌还是常常摔倒,甚至摔得鼻青脸肿。“教练”们一脸难为情,谷文昌却说:不要紧的,干什么事情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挫折甚至失败,就像我们治理风沙,尽管现在遇到挫折,但是,只要肯下功夫,肯动脑筋,多实践,我们总有一天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