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半卖半送

——伟大的生命历程
《谭嗣同》上卷《萌动》作者:彭晓玲
点击查看原图
        听这口气,嗣同是想买下来了。贝允昕转头对老板说:“我这位兄弟打小就弹琴舞剑,家里也有几床古琴,他想把这琴剑买回家,细细修复,也算是遇上知音了,老板再让些价如何?”
  
  老板看了看贝允昕,又看了看嗣同,说:“在下一家三代经营古董,多少懂得点行情。说句实话,文文山的琴剑摆在这里两三个月了,若这位老爷买回去,将古琴修复好,能重新弹奏,将宝剑打磨一新,让它有用武之地,也是一大功德。既然这位老爷愿意买,在下愿代出三百两,这两件宝物九百两卖给您了。在下就是容易心软,当初也没和年轻公子多讨价还价,就认了一千两百两银子,先期就给了他七百两银子,约定了卖出后给第二笔款子,他流着泪走了。”
  
  嗣同暗暗思忖:九百两银子买文文山的一琴一剑,真是太值得了。若带回去好好访一个斫琴师将之修复,另外给宝剑配上剑套,岂不是美事?但是,九百两银子上哪里去凑齐?嗣同犹豫着,目光却在古琴古剑上流连。
  
  嗣同对古琴的喜爱,毫无掩饰地写在脸上。这情景被博古阁的老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拱手向贝允昕、涂儒翯说:“听这两位老爷的口音像是长沙一带的人,不知几位是来武昌求学的,还是来武昌办事的,或者就是来做生意的?”
  
  嗣同马上说:“我们是来武昌求学的,带的银子不多,这一琴一剑虽然好,却买不起。”
  
  老板说:“请问老爷您能拿得出多少银子?”
  
  嗣同思忖一会儿说:“大概能凑四百两吧。”
  
  老板为难了,顿了顿,不甘心地说道:“看得出几位老爷都是实诚君子,又是真正的识货人。给几位老爷说句掏心窝的话吧,我们开古董店的也是商家之列。不是小人夸口,我辈虽不能称为儒商,却也不是奸商,我们做的是风雅生意。”
  
  嗣同几人都笑了起来。涂儒翯不以为然:“风雅生意,这四个字好。不止是你们古董业,其实整个司门口,卖字画、文房四宝的,还有开书坊的,都应做风雅生意,不以牟利赚钱为唯一目的。”
  
  “说得好!”老板脸上堆满了笑,“这位老爷,您真是我辈的知音。看在您的这份情义上,只要您几位再拿出四百两,八百两是最低价,小人就把这明代的古琴古剑交给您了,这就是在下方才说的半卖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