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精神需求

——未来人类生活图景展望
《唤醒:从人类、后人类到超人》作者:刘广迎
点击查看原图
        得知郝省长要来走亲家的消息后,周家人个个喜气洋洋,全家人齐上阵来做准备工作。可郝省长因病未能履约,周父内心深陷痛苦与纠结之中。他努力用新伦理来理解亲家安慰自己,又一时无法摆脱旧伦理的纠缠。郝省长并未病到不能赴约的程度,但他以新伦理来看待与亲家的关系,作为一省之长,不去履行与工人亲家的约定,也是合理的。
  
  价值是在交换中确认与变现的。省长比工人的身价高,可以不去看亲家,但你得给予别的回馈。如果不能,相互关系就会出现危机。工业社会,人际关系的秩序是在交换中构建起来的。
  
  智能社会将以什么作为伦理关系的基础呢?或许尊重是一个重要选项。
  
  移动互联带来了人际关系的两个趋向:一个是趋同,一个是对立。不同的群体相互攻击,完全无法沟通,由此造成了社会的撕裂。这种现象本质上是对人的独特性的绞杀,与智慧生命的发展要求相悖。这种冲突大概率会让人们催生一种强烈的心理需求,那就是对人的独特性的尊重。
  
  智能时代,机器劳动,人类生活。人们的精神需求将取代物质需求上升到主要位置,尊重大概会成为刚需。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选择,将成为伦理关系构建的基础。
  
  数字化与万物互联,让人们失去了距离、缺少了隐私,没有了安身立命之地,零距离且“裸体”的众生将如何相处?消除了远,近就成为问题。或许只有尊重才能重构人际关系的新空间,并在这种新空间里获得安全感。既要尊重“赤裸”,又要尊重隐私。如此才能让零距离的物理空间,转化为温暖的心理空间。
  
  相互尊重才是最好的平等实现形式,相互尊重也是神圣自由的生存条件。在相互尊重的社会里,我们既不需要通过否定别人来确认自我,也不需要通过肯定自我来否定别人,从而形成一种舒适的人际关系。  

  ……
  
  数字化与虚拟世界,让人变成了一个新物种。新物种需要新理论、新观念才能更好地生活。数字人类呼唤“数字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