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爱心厨房”再出发

藏在济南出租屋里的人间大爱

爱心厨房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
点击查看原图
        在济南市槐荫区经五纬六路口,距离山东省立医院不足200米路对面,有一间出租屋。它很普通,因为它仅有十几平方米,四五个人往里一站,房间就略显局促了;它又很不普通,因为这里正是无数白血病人及家属口口相传、多次见诸媒体的“爱心厨房”。在这里,记录着无数个暖心感人的故事,也传承着人间的大爱。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聿荣 叶福森

  口口相传的厨房心心相印的家

  魏述彬来自淄博市沂源县,两年多前,他两岁的女儿琪琪检查出了白血病,他和妻子便带着孩子从老家来到济南求医。期间,从病友口中得知了“爱心厨房”的存在,于是开始在这里做饭。如今琪琪的病情稳定,但每个月仍需来医院复查一次。每当来复查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便会来到爱心厨房,在这里歇歇脚、聊聊天、做顿饭,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就是家。”

  “小白”是病友及家属对白血病患儿的一种简称,在白血病治疗期间,会引起消化系统异常,产生如恶心、呕吐、厌食、吸收不良等症状,因此病人们,特别是孩子对饮食要求极高。爱心厨房创始人李朋说:“对于病患家庭而言,本身治病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了,无论是从花销方面,还是从健康方面,他们都会选择自己做饭。我们这里为这些病患提供免费的做饭场所,同时还在墙上贴了病人关于饮食的注意事项。”十几平方米的房间、两个灶台、一个案板,撑起的不仅仅是白血病人的胃,更是无数个“家”。“我们希望成为白血病家庭面临困难时的一把伞,通过团队去带动互帮互助,也希望社会力量加入进来。”李朋说道。

  始于爱心厨房但公益之心不止于此

  2017年,李朋的孩子被确诊为白血病,在亲朋好友的支持鼓励和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带着孩子从泰安老家转到济南继续治疗。为了回报社会,他在山东省立医院周边租下了这间小屋,为患者家属提供免费做饭场所,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里。慢慢地,这间小小的出租屋也就变成了共享的“爱心厨房”。

  自爱心厨房开办以来,截至目前已为4000个患者家庭提供免费厨房,使用约11万人次,平均每年提供免费午餐约8000份,为1300多名白血病患儿完成心愿,组织患者家属互助交流会300多期,为患者减轻负担,慰问帮扶孤困儿童、孤寡老人300多位……

  始于爱心厨房,但李朋的公益之心并不止于此。顺着厨房往里走,几十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了一张办公桌,桌子下面还放着一张行军床和被褥。墙壁上、橱柜上挂着满满当当的锦旗、感谢信、活动照片和“小白心愿”。这些年来,李朋和“爱心厨房”团队的刘芹等伙伴一直坚持为白血病患儿过生日,帮助他们实现生日愿望。魏述彬的女儿琪琪,就是通过“小白心愿”项目,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姐姐。谈及爱心厨房的未来,李朋表示:“成立了正式的公益服务组织后,基于信任度的增加,我们将积极地寻求更多爱心人士和组织的帮助,继续把这份爱心传得更远、传得更久。”

  生活?生存?公益事业的传承与坚持

  七年的坚持,对于李朋来说并不容易。照顾孩子、运营“爱心厨房”,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成了李朋的生活日常。闲暇之余,他也会外出做家政为爱心厨房的日常运作挣些经费。“没办法,还是要生存的。”李朋这样说道。

  生活不总是平静的,和外界的赞扬、荣誉一起到来的,是充满恶意的揣测。“说白了,总有人觉得你得为点儿什么,钱和名你总得图一个才行。”一路走来,李朋也想过放弃,特别是在他最困难的那段时间,也曾一度关停厨房回到老家。但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结并不会因为空间的转移而消逝,“想想这几年接触的孩子,我知道他们有多难、多不容易,还是放不下他们。”基于这样的信念,李朋又回来了,面对和他一样的家庭的求助,他还是决定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为患病家庭、媒体和热心人士之间牵线,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困难家庭。

  从出租屋里两口灶的烟火开始,爱心厨房在一位又一位病患家属的口耳相传中显现出形状。如今七年过去了,爱心厨房再次出发,希望能够发挥带领作用,整合更大的社会力量,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群,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