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34年如一日全力照顾残疾大伯哥 患癌后她又把接力棒传给了儿女

最美家庭,动人家风

刘德英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陈严铎
点击查看原图
        她34年如一日,承担起照顾残疾大伯哥的重任,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孝老爱亲的故事,用岁月诠释人间真情。她是济南市历城区全福街道新卉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刘德英。
  
  刘德英的大伯哥陈严铎,由于孩童时期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迟发性脑病,引起精神及智力发育迟缓伴有强迫症,终身未婚、无儿无女,刘德英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他。而不幸患肺癌动了手术后,刘德英又把这个接力棒传给了她的儿女。有母亲珠玉在前,孩子们照顾大伯也总是无微不至,一家人孝老敬亲的故事感染着周围的人们,为辖区居民树立了良好榜样。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通讯员 秦雪迪

  千金一诺,她背负起了一生责任

  1990年,24岁的刘德英嫁给了陈严杰,当时陈家条件非常艰苦,一家四口居住在破旧狭小的祖屋里。面对瘫痪在床的公公以及残疾的大伯哥陈严铎,善良的刘德英没有一句怨言,支撑起了这个在苦难中挣扎的家庭。新婚不久,陈家的长辈来家里探望,对刘德英说:“陈家的负担比较重,尤其是你大伯哥陈严铎,真是给你添麻烦了。”刘德英当即表态:“放心吧叔叔,只要我能吃上饭,就绝对有大伯哥的饭。”
  
  然而照顾公公和大伯哥远没有刘德英想象中那么容易。当时的公公已经患有脑血管病和阿尔兹海默病,不仅大小便失禁,还经常把排泄物抹在墙上,精神智力残疾的大伯哥经常跑出家门,四处游荡。为解决这些问题,刘德英果断辞去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公公和大伯哥。丈夫陈严杰经常下班后在街上寻找哥哥,夫妻二人分工明确,齐心协力,无怨无悔,衣食住行面面俱到。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很少有人能够坚守一份承诺30多年,更少有人能够持续付出爱与关怀。

  事必躬亲,大伯哥一个眼神她都能看懂

  近几年刘德英申请了济南市公租房,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把哥哥陈严铎接到身边照顾。
  
  一日三餐,合理搭配,确保老人吃得好,吃得健康;及时整理房间、洗衣晾晒、铺床叠被,让老人的居住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临近入冬,早早地给老人买好厚厚的棉衣以备过冬;步入夏季,陈严铎因身体原因不能用空调,刘德英便拿出早就备好的电风扇、大蒲扇,还时刻叮嘱大伯哥天气炎热,要注意防暑; 陈严铎的头发、胡子、指甲长了,弟弟陈严杰就及时给哥哥修剪,“剪头发的手艺都能开理发店了。”亲戚朋友对他的理发技术总赞不绝口,甚至专门来家里“蹭”理发。当人们路过刘德英楼下时,经常能看到她陪着病重的哥哥,夏天在阴凉处避暑纳凉,冬天在门口晒太阳。
  
  与普通的病人不同,陈严铎由于智力和精神都有障碍,他很多语言表述不清,有重复行为和意识动作,情绪也很不稳定。但是刘德英经过与大伯哥34年的用心相处,她总是能轻易读懂大伯哥的想法。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她很快就能猜懂大伯哥想要什么,并在第一时间给出耐心的回应。

  家风传承,儿女接过接力棒

  天有不测风云,刘德英夫妻二人接连因积劳成疾入院治疗,丈夫陈严杰两次脑干梗死,至今椎动脉重度狭窄,刘德英医院、家里两头跑,照顾丈夫和大伯哥。2021年刘德英被确诊干燥综合征、浸润性肺癌,切除了整个右肺下叶,清扫了淋巴结。虽然经受着病痛的折磨,但他们夫妻二人仍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更没有放弃对大伯哥的赡养。
  
  2021年陈严铎出现了言语不清、手脚无力、嘴歪眼斜的症状,根据多年照顾的经验,刘德英当即判断为脑血管病,和丈夫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急诊检测血压收缩压达到高危的231mmHg,刘德英推着大伯哥在医院做完各项检查后,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下了名字。当晚,她在急诊室外彻夜未眠。
  
  刘德英主动要求医生一定要用最好的治疗手段。脑出血急性期期间,陈严铎须绝对卧床,吃喝拉撒全都在病床上完成。刘德英的丈夫、女儿、儿子自觉承担起了床旁陪护、推床检查、端水喂饭、伺候大小便、按摩双腿(防止静脉血栓)等事务。在大家的精心照顾下,陈严铎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后来,她的女儿和儿子受到母亲和父亲的感召,有时间便照顾大伯,通过网络查询并学习护理知识和技巧,从专业科学的角度提高照顾老人的能力,并定期带大伯去医院复查。在不久前,刘德英的儿子放弃了留京的工作机会,决心要在博士毕业后回到家乡就业,方便照顾自己的父母和大伯。
  
  都说久病床前难,但是刘德英不仅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大伯哥,还感染了自己的孩子,她以女子柔弱之躯,扛起了三代人的家庭重担,她的无私奉献与坚持,是对人间真情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