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康复奇迹,重塑生活信心
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用爱心与专业助力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从无法伸展的手臂到自如的抓握,从难以睁开的双眼到视野的重新恢复,从无法与人交流到进入学校上学……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助力无数患有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神志病等疾病的患者及残疾儿童重返生活的舞台,更是见证了一个个康复奇迹,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通讯员 闫真 陆莹
眼针奇效点亮患者康复之路
张大爷因脑血管疾病导致右侧肢体功能障碍,右侧上肢及下肢活动受限,抓握困难。在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中西医结合病区主任李爱华的眼针疗法治疗下,短短3分钟内,之前不能伸展的右手能自行抓握了,右腿也有了明显起色。
“今天是我来治疗的第二次,看东西更清楚了。”今年53岁的韩女士因合并近视、老花眼、轻微白内障而视物模糊,辗转多家医院也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经过眼针康复治疗,视物变得清晰很多。
李爱华告诉记者,大多数患者在对症施针后得到明显改善。据了解,眼针疗法是著名中医彭静山教授在华佗“观眼识病”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适应症广、疗效明显。
多年来,李爱华致力于眼针疗法的传承与发展。医院组建了以李爱华主任为核心的眼针团队,团队内部注重培训、学习、研讨、总结,形成了以眼针疗法为专长、将眼针与康复深度融合的特色康复品牌,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科室的快速发展。眼针融合新型降张操治疗技术可以治疗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神志病等。其中在痉挛期的脑血病及脑瘫的偏瘫、双瘫的临床应用中让很多患者受益。
在此基础上,医院在眼针带针康复方面进一步研究细化,提出包括眼针物理疗法、眼针作业疗法、眼针言语训练的眼针运动疗法,采用针刺与康复同步进行的整体康复模式。在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眼针疗法如同一盏明灯,为众多患者点亮了康复之路。
中西医结合助力康复高质量发展
2013年,济南医院在老年病医院的基础上转型康复医院,现已形成了中医康复、神经康复、老年病康复、心肺康复、骨与关节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七大特色康复专业,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都享有盛誉,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效应。
医院拥有宽敞的康复业务用房,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并设有100张康复床位,分为成人康复区和特殊儿童康复区,确保患者得到贴心的治疗和照顾。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医院配备了SET悬吊训练系统、智能肢体康复工作站、平衡功能评定及训练系统、进口减重步态训练系统等各类康复治疗设备,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专业的康复治疗。
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将传统中医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以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为核心,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康复治疗于一体,为患者提供如神经康复、骨伤康复、术后康复等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眼针疗法只是众多康复治疗特色技术之一,科室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放血、推拿、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这些治疗手段相互补充,协同作用,帮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医教融合让特殊儿童重返校园
“去年有14个孩子进入学校上学了。”李爱华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一成绩的背后,正是科室开展特殊儿童医教融合康复的生动体现。科室筹建了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针对脑瘫、孤独症、智障儿童等特殊群体制定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康复方案。
孩子们可以一边进行康复训练,一边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技能。在这里,康复治疗师与特教老师共同为患儿进行各种医疗康复训练和教育康复训练,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言语能力和认知能力。
对于孤独症儿童,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采用行为干预、社交技能训练等多种方法,帮助患儿改善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行为问题。同时,科室还积极开展家长培训、社区宣传和社会融合拓展活动,提高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度和理解度。
儿童康复不仅仅是帮助孩子们获得生活自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掌握一些融入社会和营生的技能。针对无法到正常学校上学的孩子,科室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为孩子们建立手工坊、烘焙坊、泥塑工作室等医教乐园,锻炼大龄儿童职前培训的能力,为患儿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教融合模式的成功实践,为特殊儿童康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提高了康复效果,更让孩子们在康复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相信在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不断努力下,更多特殊儿童能够重返校园,融入社会,享受美好的生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通讯员 闫真 陆莹
眼针奇效点亮患者康复之路
张大爷因脑血管疾病导致右侧肢体功能障碍,右侧上肢及下肢活动受限,抓握困难。在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中西医结合病区主任李爱华的眼针疗法治疗下,短短3分钟内,之前不能伸展的右手能自行抓握了,右腿也有了明显起色。
“今天是我来治疗的第二次,看东西更清楚了。”今年53岁的韩女士因合并近视、老花眼、轻微白内障而视物模糊,辗转多家医院也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经过眼针康复治疗,视物变得清晰很多。
李爱华告诉记者,大多数患者在对症施针后得到明显改善。据了解,眼针疗法是著名中医彭静山教授在华佗“观眼识病”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适应症广、疗效明显。
多年来,李爱华致力于眼针疗法的传承与发展。医院组建了以李爱华主任为核心的眼针团队,团队内部注重培训、学习、研讨、总结,形成了以眼针疗法为专长、将眼针与康复深度融合的特色康复品牌,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科室的快速发展。眼针融合新型降张操治疗技术可以治疗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神志病等。其中在痉挛期的脑血病及脑瘫的偏瘫、双瘫的临床应用中让很多患者受益。
在此基础上,医院在眼针带针康复方面进一步研究细化,提出包括眼针物理疗法、眼针作业疗法、眼针言语训练的眼针运动疗法,采用针刺与康复同步进行的整体康复模式。在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眼针疗法如同一盏明灯,为众多患者点亮了康复之路。
中西医结合助力康复高质量发展
2013年,济南医院在老年病医院的基础上转型康复医院,现已形成了中医康复、神经康复、老年病康复、心肺康复、骨与关节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七大特色康复专业,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都享有盛誉,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效应。
医院拥有宽敞的康复业务用房,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并设有100张康复床位,分为成人康复区和特殊儿童康复区,确保患者得到贴心的治疗和照顾。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医院配备了SET悬吊训练系统、智能肢体康复工作站、平衡功能评定及训练系统、进口减重步态训练系统等各类康复治疗设备,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专业的康复治疗。
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将传统中医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以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为核心,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康复治疗于一体,为患者提供如神经康复、骨伤康复、术后康复等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眼针疗法只是众多康复治疗特色技术之一,科室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放血、推拿、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这些治疗手段相互补充,协同作用,帮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医教融合让特殊儿童重返校园
“去年有14个孩子进入学校上学了。”李爱华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一成绩的背后,正是科室开展特殊儿童医教融合康复的生动体现。科室筹建了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针对脑瘫、孤独症、智障儿童等特殊群体制定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康复方案。
孩子们可以一边进行康复训练,一边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技能。在这里,康复治疗师与特教老师共同为患儿进行各种医疗康复训练和教育康复训练,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言语能力和认知能力。
对于孤独症儿童,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采用行为干预、社交技能训练等多种方法,帮助患儿改善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行为问题。同时,科室还积极开展家长培训、社区宣传和社会融合拓展活动,提高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度和理解度。
儿童康复不仅仅是帮助孩子们获得生活自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掌握一些融入社会和营生的技能。针对无法到正常学校上学的孩子,科室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为孩子们建立手工坊、烘焙坊、泥塑工作室等医教乐园,锻炼大龄儿童职前培训的能力,为患儿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教融合模式的成功实践,为特殊儿童康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提高了康复效果,更让孩子们在康复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相信在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不断努力下,更多特殊儿童能够重返校园,融入社会,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