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专科专病为引导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最大的民心工程。近年来,在省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坚定不移走“专科专病”发展道路,持续发挥耳鼻喉专科“头雁效应”,引领综合科室全面提升,用奋斗实干跑出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创造了从一个百废待兴的行业医院转型升级成为现代化三甲综合医院的发展奇迹。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通讯员 郭玉环
专科带动综合
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还是山东省煤矿总医院。随着医疗领域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其原有的技术和服务无法赢得群众满意,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2005年,山东省立医院托管山东省煤矿总医院,省立医院原耳鼻喉科进驻该院,以时任科主任王海波为首,一众初创人员主动请缨,以建设高水平专科医院为目标,为全省改革探索路径。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按照专业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走专科专病发展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深化。耳鼻喉学科在国内率先实现三级学科及四级学科建设,目前拥有耳外科、耳内科、头颈外科、眩晕疾病科、听觉植入科、咽喉科、嗓音疾病科、小儿耳鼻喉科等21个亚专业学科。
在耳鼻喉专科引领下,综合学科亦按下“加速键”。心外、呼吸、消化、肝胆等综合专业加快转型发展,肝胆微创、消化内镜、纤支镜介入、创伤与神经疾病等领域多项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复杂先心病手术达国内先进水平,麻醉中心、影像中心等支撑学科的服务能力全方位提升,各学科亚专业日趋成熟,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人才培养
为医院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打破了传统医院“论资排辈”桎梏,“持能者上”,既有优秀人才“直升提拔”的带动和示范,又有人才培养的“超常力度”和有力举措,营造出年轻精英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魏志作为医院人才引进的代表,带领团队弯道超车,实现内镜手术数量和质量快速攀升,现每年完成内镜操作量一万多台,手术难度也能与兄弟医院相媲美。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张才擎作为被引进的专家人才,着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引进了二十余名专业人才,三位二级教授,瞄准特色兴科之路,将一个专业细分成十个亚专业,带出了众多亚专业负责人,成为医院人才引育工作的一个缩影。
科研临床并重
努力提高医疗核心能力
为加快医院发展步伐,医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科研、临床两条腿走路,在建院之初就成立了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之后依托研究所平台,又相继建立了山东省听觉与平衡医学工程实验室、山东省耳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眩晕与前庭医学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
在“科研围绕着临床开展,临床依托着科研提升”这一主线下,医院在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历史性突破。眩晕疾病研究团队2018年首次在梅尼埃病的研究领域中使用RNA 测序,2022年团队在临床上发现了SGK1 基因是梅尼埃病免疫过程的关键基因,2023年3月相关文章被Nature 子刊收录,影响因子17.7,成为梅尼埃病基础研究领域影响力最高的文章之一。听觉植入团队2023年在全球首批开展OTOF基因治疗遗传性耳聋临床试验项目,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多学科诊疗为构架,医院进一步优化临床医疗中心建设,成立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不断攻克疑难病症、提高医疗水平。下咽癌肿瘤恶性程度高,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晚期下咽癌,术后复发率高,为此,头颈医学中心团队大胆创新,在省内率先开展“下咽癌游离空肠代颈段食管术”,并推行规范化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头颈外科、胸外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术前充分讨论、术中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使患者下咽部功能获得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医院党委和全体职工的坚韧努力下,医院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华丽变身。今后将以创新为引领,以专科专病为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建设,努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通讯员 郭玉环
专科带动综合
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还是山东省煤矿总医院。随着医疗领域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其原有的技术和服务无法赢得群众满意,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2005年,山东省立医院托管山东省煤矿总医院,省立医院原耳鼻喉科进驻该院,以时任科主任王海波为首,一众初创人员主动请缨,以建设高水平专科医院为目标,为全省改革探索路径。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按照专业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走专科专病发展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深化。耳鼻喉学科在国内率先实现三级学科及四级学科建设,目前拥有耳外科、耳内科、头颈外科、眩晕疾病科、听觉植入科、咽喉科、嗓音疾病科、小儿耳鼻喉科等21个亚专业学科。
在耳鼻喉专科引领下,综合学科亦按下“加速键”。心外、呼吸、消化、肝胆等综合专业加快转型发展,肝胆微创、消化内镜、纤支镜介入、创伤与神经疾病等领域多项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复杂先心病手术达国内先进水平,麻醉中心、影像中心等支撑学科的服务能力全方位提升,各学科亚专业日趋成熟,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人才培养
为医院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打破了传统医院“论资排辈”桎梏,“持能者上”,既有优秀人才“直升提拔”的带动和示范,又有人才培养的“超常力度”和有力举措,营造出年轻精英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魏志作为医院人才引进的代表,带领团队弯道超车,实现内镜手术数量和质量快速攀升,现每年完成内镜操作量一万多台,手术难度也能与兄弟医院相媲美。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张才擎作为被引进的专家人才,着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引进了二十余名专业人才,三位二级教授,瞄准特色兴科之路,将一个专业细分成十个亚专业,带出了众多亚专业负责人,成为医院人才引育工作的一个缩影。
科研临床并重
努力提高医疗核心能力
为加快医院发展步伐,医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科研、临床两条腿走路,在建院之初就成立了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之后依托研究所平台,又相继建立了山东省听觉与平衡医学工程实验室、山东省耳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眩晕与前庭医学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
在“科研围绕着临床开展,临床依托着科研提升”这一主线下,医院在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历史性突破。眩晕疾病研究团队2018年首次在梅尼埃病的研究领域中使用RNA 测序,2022年团队在临床上发现了SGK1 基因是梅尼埃病免疫过程的关键基因,2023年3月相关文章被Nature 子刊收录,影响因子17.7,成为梅尼埃病基础研究领域影响力最高的文章之一。听觉植入团队2023年在全球首批开展OTOF基因治疗遗传性耳聋临床试验项目,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多学科诊疗为构架,医院进一步优化临床医疗中心建设,成立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不断攻克疑难病症、提高医疗水平。下咽癌肿瘤恶性程度高,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晚期下咽癌,术后复发率高,为此,头颈医学中心团队大胆创新,在省内率先开展“下咽癌游离空肠代颈段食管术”,并推行规范化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头颈外科、胸外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术前充分讨论、术中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使患者下咽部功能获得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医院党委和全体职工的坚韧努力下,医院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华丽变身。今后将以创新为引领,以专科专病为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建设,努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