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23年刑事法官秘笈:把案子办精,让当事人省心

张晓玲(左)在刑事审判中耐心细致、勇挑重担
点击查看原图
        “穿上法袍、拿起法槌、站上法庭,就有了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把每个案件办得再精细一点儿,让当事人更省心一点儿,让群众更满意一点儿。”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晓玲说。在法院工作23年,她以打击刑事犯罪、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忠诚履职,所办案件无一因自身原因发回重审,无一原则改判。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当好领衔破难的“主攻手”

  张晓玲在刑事审判中耐心细致、勇挑重担。2019年,刚刚休完产假重返岗位的她便审理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集资参与人400余人的被告人李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公司实际控制人任某在逃。非法集资案件追赃难,退赃更难。

  “老百姓的钱都是血汗钱,是养家糊口的钱,是养老钱,要尽全力挽回。”张晓玲认真核实每一个细节,仔细推敲每一句证词,细捋每一笔银行转账,深挖涉案资产线索,用最短时间“啃”下了近200本卷宗,通过银行转账中的蛛丝马迹,查找到赃款最终流入任某实际控制的其他企业。
  
  正值哺乳期的她顾不上家里刚满六个月的双胞胎女儿,迅速决定与公安机关一起到省外实地查看公司经营情况,并积极与被告人李某某沟通,让其退赃或协助办案机关追回赃款。李某某开始拒不配合、态度蛮横。但张晓玲没有放弃,经过数十日不懈努力,李某某主动协助追回赃款,并劝其同案犯任某投案自首,为集资参与人挽回了全部经济损失。几百名集资参与人满含热泪给张晓玲送来了锦旗。
  
  在张晓玲看来,越是基层百姓,越需要关心和关爱;越是群众疾苦,越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付出。
  
  因为业务精湛,她承担着刑事疑难重大案件的审理工作,参与审理了多起涉黑恶案件,如济南市首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孔某“毒驾”案,济南市首例涉案人数3万以上的传销案,济南市首例贩卖野生动物案,使她成了法院刑事审判的一张亮闪闪的“法官名片”。

  当好司法改革的“排头兵”

  天桥法院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审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法院,由张晓玲负责该项工作。她利用自己多年来的审判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充分研究上级法院规定、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开庭、调研、座谈,撰写了刑事速裁程序实施办法、开庭提纲、裁判文书样式等法律文书,并在全市首先适用认罪认罚制度。为能动司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了解决刑事审判人案矛盾,提押被告人路途远,风险大的问题,张晓玲积极探索新方法,与信息中心一起设计、研发了刑事远程提讯系统,实现了远程公文传输、数字庭审、电子签章、远程提讯一体化机制,节省了诉讼资源,提高了刑事审判效率,缩短了办案周期,降低了提押风险。获国家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
  
  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到“认罪认罚制度”试点,再到科技赋能刑事审判,张晓玲不断踏浪前行,被称为司法改革领域的“开路先锋”。

  当好审判管理的“参谋员”

  2021年9月,张晓玲到审判管理办公室工作,迅速转化角色,审判态势分析、综合材料起草、信息调研、宣传报道审判管理、审判委员会事务管理......这些都是审管办的日常工作,可谓事务繁杂,事无巨细。
  
  许多个夜幕降临的晚上,她在结束了一天的审执任务后,还要精准地做着结案后的各项数据统计,她创新审判管理方法,创立了“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制度,成为了全市常态化质效管理方式的一大亮点。为进一步规范审判执行工作,她带领团队制定多项覆盖审判管理、案件监督、绩效考评等各方面制度,使法院的审执质效大幅提升,案件质量、效果、效率等各项指标同比大幅增长。
  
  张晓玲通过大数据分析当前诉源治理的瓶颈,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提炼裁判规则,促进法律适用统一,从“小案”中发现“大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对案件增长分布的分析,与各业务庭室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60余份,真正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