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母亲

——山乡巨变的壮丽史诗
《花灯调》作者:刘庆邦
点击查看原图
        从对二女儿的失望开始,他一路失望下去,一直失望到第五个女儿的出生。他在粮站得了好多张奖状,得了也就得了,从来不拿回家炫耀。他得了奖品暖水瓶,也不往家里拿,宁可放在办公室里让大家公用。
  
  他对女儿们不冷不热,似乎对每一个女儿都保持着父女间的距离。在具体的事情上,他对女儿们的要求却十分严格,能听到他对某个女儿的批评,极少听到对某个女儿的表扬。
  
  就在那次春节期间的家宴上,当妹妹和妹夫们都在为二姐所取得的荣誉祝贺时,父亲却泼冷水似的对向家明说:你不要骄傲,不要把功劳都记在自己头上。都是党把你教育得好,自己没什么可骄傲的。
  
  向家明赶紧说:对对,爸爸说得对。我一定要谦虚谨慎,继续努力。
  
  最明确表示支持向家明去高远村的,是她的母亲。母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入党的老党员,她的党龄比向家明的年龄都要长。
  
  母亲入党后,乡里想让她去乡政府当妇联主任,她知道自己不识字,怕误事,就没去,一直跟着丈夫当家属、带孩子。
  
  大概因为二女儿一出生就受到丈夫冷遇,她对二女儿格外疼爱,比如二女儿在喝鸡汤时不愿放盐,爱喝原汁原味的淡汤,那么,在鸡汤熬好后,母亲就先给二女儿盛出一碗,然后才往鸡汤里放盐。
  
  再比如,二女儿爱吃炼猪油炼出的油嗞啦,每次把油嗞啦炼得又香又焦,她都会单独给二女儿留一份。星有万颗,只有一颗最明。
  
  花有千朵,只有一朵最爱。哪个当父母的不想承认都不行,在多个孩子当中,总是心疼其中的一个孩子多一些。
  
  由于疼爱,母亲对二女儿还格外信任,不管她做什么,她都相信二女儿肯定有二女儿的道理。
  
  在向家明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男孩子在放学路上拦在她前面,不让她过,向家明就把那个男孩子打了一顿。母亲听说后不但没有批评向家明,还给她撑腰,夸她打得好,做得对。
  
  对于向家明要去高远村当第一书记,母亲对女儿们和女婿们说:我和你们的爸爸都吃得好,睡得好,身体没什么大毛病,自己完全可以照顾自己,你们不用为我们多操心。你们的爸爸比我的身体还好,说不定他比我活的岁数还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