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沸腾
山乡巨变的壮丽史诗

《花灯调》作者:刘庆邦

有的孩子连爸爸都见不到,因为爸爸又外出打工去了,只能把他们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老支书总结说,待嫁的姑娘对贫穷最敏感,衡量一个村子贫困到什么程度,有一个看似不是标准的标准不可忽视,那就是外面的姑娘愿不愿意嫁到这个村,嫁到这个村后能不能留住。要是愿意嫁到这个村,并住了下来,说明这个村穷得还不是太砸锅。要是不愿意嫁到这个村,偶尔来了也留不住,那就说明这个村穷得不能再穷,确实穷得掉底子了。
高远村目前的贫穷状况就像是掉底的锅,盛汤漏汤,盛水漏水,什么都盛不住了。现在高远村的人外出,都不敢说自己是高远村的人,说了怕别人看不起。
向家明说:“你说的这个标准我以前还真没听说过。对于高远村的贫困,我是听说过一些,但没想到贫困得这样厉害。没事的,总书记讲了,脱贫攻坚,一个地方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人都不能少。高远村这样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村主任与送羊肉的打通了电话,对方说他在山里走迷了路,把羊肉送到另外一个村子去了,要把羊肉送到高远村,恐怕得到下午三四点了。
村主任把送羊肉的埋怨了一通,骂他是笨蛋,比羊还笨。送羊肉的一再道歉,说他闻到了羊肉的香味,早就饿得头晕眼花。要是村主任不让送就算了,他把羊肉吃掉,订羊肉的钱他自己付。村主任命令他,就是送到天黑,也一定要送到,要是送不到的话,他就把送羊肉的宰掉。
时间还长,老支书建议向家明去一个水窖那里看看。老支书说:“那个水窖还是几年前你们检察院作为扶贫项目帮我们建的呢。”
在老支书的带领下,他们三人沿着一条杂草掩映、乱石嶙峋的小路向上攀登,登了半个多小时,才来到了建在山坡上的水窖边。
水窖是一座用钢筋水泥建造的正方体容器,水窖的窖口盖有一张半米见方的水泥盖板。老支书指着刻在盖板上的字让向家明看。
向家明看清了上面的七个大字,一腔热血一下子沸腾起来,她满脸通红,眼里渐渐地涌满了泪水。
刻的是什么字呢?“吃水不忘共产党”。字像是在水泥盖板刚刚打成时用干树枝刻上去的,字体并不是很好,字迹的凹坑里生出了丝绒状的绿苔,但一笔一画清晰可见。这就是革命老区的人民,党为他们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他们就铭记下来。
高远村目前的贫穷状况就像是掉底的锅,盛汤漏汤,盛水漏水,什么都盛不住了。现在高远村的人外出,都不敢说自己是高远村的人,说了怕别人看不起。
向家明说:“你说的这个标准我以前还真没听说过。对于高远村的贫困,我是听说过一些,但没想到贫困得这样厉害。没事的,总书记讲了,脱贫攻坚,一个地方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人都不能少。高远村这样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村主任与送羊肉的打通了电话,对方说他在山里走迷了路,把羊肉送到另外一个村子去了,要把羊肉送到高远村,恐怕得到下午三四点了。
村主任把送羊肉的埋怨了一通,骂他是笨蛋,比羊还笨。送羊肉的一再道歉,说他闻到了羊肉的香味,早就饿得头晕眼花。要是村主任不让送就算了,他把羊肉吃掉,订羊肉的钱他自己付。村主任命令他,就是送到天黑,也一定要送到,要是送不到的话,他就把送羊肉的宰掉。
时间还长,老支书建议向家明去一个水窖那里看看。老支书说:“那个水窖还是几年前你们检察院作为扶贫项目帮我们建的呢。”
在老支书的带领下,他们三人沿着一条杂草掩映、乱石嶙峋的小路向上攀登,登了半个多小时,才来到了建在山坡上的水窖边。
水窖是一座用钢筋水泥建造的正方体容器,水窖的窖口盖有一张半米见方的水泥盖板。老支书指着刻在盖板上的字让向家明看。
向家明看清了上面的七个大字,一腔热血一下子沸腾起来,她满脸通红,眼里渐渐地涌满了泪水。
刻的是什么字呢?“吃水不忘共产党”。字像是在水泥盖板刚刚打成时用干树枝刻上去的,字体并不是很好,字迹的凹坑里生出了丝绒状的绿苔,但一笔一画清晰可见。这就是革命老区的人民,党为他们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他们就铭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