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山坡

——采风众生相
点击查看原图
        三哥嘴里一边不停地说着,一边拉着李胜往家走。听后面有人议论道:“这是李家的老二?搬走时还是个猴娃子呢……这都几十年了,都一点不认识了……”“可不是,还留着胡子……”刚上一个漫坡,路边站个老人,三哥就喊:“二哥你看这是谁?”老人一脸的迷茫。李胜就赶上去抓了老人的手,说“二哥我是军儿。”二哥嗓门也跟着高了起来。
  李胜和二哥寒暄了一阵子,说我和三哥上老家看看,一会儿下来看你。二哥说,饭可做上了啊。
  李家河村是个好去处。村落朝阳,参差着坐落在平缓的山坡上,山坡后面拔起的山崖圈椅一样伸出双臂,把整个村庄环抱着。村子前面的河沟虽然干涸,但一看就知道这块地方确是古人精心挑下的。世世代代走熟稔了的山坡,光溜溜的,两边密密地长满了枣树。树干黝黑,枝杈苍劲,自然中透着古朴。转身远望,对面的山上雪将化尽了。山不算高大,但规整有序,向阴的黄土被雪濡湿,一副深重浑厚的样子。
  村子较高处,一字排开立着三孔窑洞,这便是李胜的故居。虽然少了些生气,但窑洞还说得上齐整。窑洞的门都落了锁,但透过没了窗纸的窗棂,可以将里面看得清楚。李胜指着一孔窑,不停地说道着儿时的一些琐事。我俯身往里看了,除了炕上凌乱堆着的杂物,丝毫看不出哪件是勾起他回忆的东西。窑洞的前面是一块平整的院落,两株果树在上面长得挺拔粗壮。李胜说,他走时树才胳膊粗细。
  站了一会儿,三哥说:“咱们再往上走走?”于是,沿着窑洞旁边的小道往上走。没几步,感觉压抑,仰起头一看,见缓坡尽处突兀地壁立着一面悬崖,悬崖端顶横着一条黝黑的线。三哥说那是一处古堡,老辈子为了防土匪修下的……那才是原来的李家河。说着盘绕到了古堡处,古堡已残破颓败,但从仅存的残垣断壁中依然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的巍峨。刚才看到的黑线,是寨子石砌的墙基。翻过的土地中满是瓦砾。站在这儿四下眺望,一下能看到远处几十里。我刚要感叹着视野的开阔,三哥在旁边向后一指:“后面那座山峰才是子长的最高点。”来回走了几圈,三哥说:“走,咱下山吃饭去。”风疾,话刚出口,音就被刮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