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我愿走进这美丽的清风

        ◎李恒昌

  收到了付其文先生散文随笔集《清风黄河岸》的书稿,捧读在手,立即有一种清风扑面的感觉。清风浩荡,这是黄河和时代之潮荡起的清风。付其文先生生于黄河岸边,长于黄河岸边,激流时代大潮,在晏子采邑、黄河之岸的一方杏坛,为社会发展作着属于他的贡献,对黄河和时代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自然,黄河与时代必然是其抒写的主要对象。他在很多篇章中,都抒写了属于改革大潮荡起的清风。他笔下的清风,看似来自大自然,实则来自黄河,来自时代。“清风,爬上了黄河岸。我仿佛感觉到一个崭新的春天正在美好与阵痛里分娩!”这是全书的“书眼”,也是全书的主题。

  通过他的文章,我们真切感受到,现在,尽管黄河涨水,但每个人都心里有底,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慌。因为我们的身后有一种强大的护卫,让我们时刻有安全感和依赖感。人们还在各行其是,收粮的收粮,上班的上班,放假的放假,一派井然有序,一派其乐融融。这一切,都是社会发展变迁的成果,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他要为时代的进步歌唱,为人民的成就喝彩。“它让我们看到了一股崭新的力量在萌生,在壮大。那是一种在土地里长期积累孕育起来的战胜灾难的伟力。我真心为这伟力喝彩!”这些既体现了他对黄河的爱恋,也体现了他具有的强烈大局观念和时代观念。

  清风慰心,这是一颗向善的心灵吹起的清风。“风,起于青萍之末”,这“拂上黄河岸”的清风,起于付其文先生那颗求真向善的心灵,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品质。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窥见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也是一个“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人。这是他的人生操守,也是他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倡导善,是付其文作品的重要内容,这种善,最典型地体现在他的老父亲身上。把老家大门外的水道通开,这本是一件小事,但是他的父亲在梦里总是牵挂着。“去年胡同硬化,别人家都顺便修好了阴沟,我们家里没人,暂且没有动工,这事就成了他的心事,弄的老人家夜不成寐,今天回来了,必欲通之而后快。”一切只因为,他担心南邻居家的雨水通不过去。“他为人处世一辈子,从来没有做过妨碍别人的事。”这便是善良最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这种善良之心,也无处不体现在他自己身上。在《安德湖的燕子》里,我们看到他对燕子的悲悯之心:“不忍心看下去,也不忍心想下去。在不可阻挡的沧海桑田里,有谁会知道它曾经埋下和付出多少悲欢离合的代价。我跨上车子,沿着悠长的湖岸继续走,想把一切抛到后面,可安德湖的腥气扑面而来。”

  清风励人,这是一个沉静思考者携来的清风。人是有思想的苇草,思想成就人的伟大和尊严。付其文先生不仅是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更是一个善于思考,有独立思想的人。他的文字,时常生出一些非常精辟的哲理,像思想的“金枝”,闪耀光泽,启迪智慧,砥砺人生。

  立秋时节,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他却展开了深度思考。“立秋了,我们学会了沉静与思考,我们正期待和争取一个风清气正、籽粒饱满、四野飘香的真正的秋天!”“和平与宁静,将会变成世界的主旋律,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可是沉静之下,依然还有暗流涌动,那些不肯退出历史舞台的惊雷和浊流依然在怒吼和肆虐。”

  应当看到,他的思索具有非一般的深度,虽然有时只是三言两语,但却放射真理的光辉。这样的语言几乎俯拾皆是:“就格局而言,清河的莲花,让我喜忧参半。”“村子里的灯再亮,也赶不上城市的灯亮。年轻的人们,都如飞蛾扑火般奔向了城市,乡村立刻黯淡下来。”“巢居久了,就应该常去外面看看,去另一个地方,你会发现,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城居者未知之也!”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思索思考者本身,思考他的形象,思考他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所谓宜思者,桥头高处,风清气朗,令人清醒沉静,瞰望清河,从头至尾,一览无余,一头牵着繁华,一头系着寂寞。游人如潮,溯游溯洄,上下求索。”这是自古以来大地求索者的形象,也是一个当代思索者的形象。

  清风唯美,这是诗性文字汇成的清风。付其文先生讲究诗性,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一路读来,一路文字的芬芳,一路诗情画意往外流淌。即便看似非常平常的生活,在他的笔下,也能生出许多诗情画意。“早晨,出校门,雾气弥漫。世界变得朦胧,心中萌生出诗意。晴明的久了,盼望朦胧;朦胧的久了,渴求晴明。”

  在《秋韵》里,他将一湾秋水之美,刻画到了极致,是那样逼真又传神。“那是女子的一双明眸,但收敛了善睐勾魂的光华,变得至为沉静。静到了清澈见底,静到了了无波澜,静到不再收留天光云影。以静,展示秋天的虚无,以虚无展示秋天的丰富。那目光里就有了诗意,就有了韵味儿,从此就可以超凡脱俗。”有如此慧眼,谁还会感到日常生活平淡乏味?

  他在《夏日的欢愉》里对花儿的抒写,可以说达到了美的最高境界。因为,他不仅抒写了花朵盛开的美丽,还细致地抒写了其绽放的动态过程;不仅抒写了它们的形象,更将其拟人化,赋予其高洁的精神和尊严。“一瓣一瓣,将剧情引向高潮,揭开真相。美丽的花蕊,惊艳人间。那一片新鲜的鹅黄,细嫩、艳丽、灿然。那是羞涩,那更是奔放;那是春天的消息,那更是梦幻的开始;那是梵额铃上的乐音,那更是朦胧心头的诗意。”

  “我和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希望其文先生,能携带身旁这条大河里的秋水,沐着更美的清风,去揽下更壮美的人生和艺术星河。或者像他自己说描述的那样:“我可以像一个农人,像一株豆米,像一株应秋的花草,抱着自己的收获,走向风清气朗的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