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样本

——“茅台战略”透析
《茅台传》作者:吴晓波
点击查看原图
        超级单品:茅台酒是中国第一梯队的白酒,而且这一个单品的全年营收超过1000亿元。全球类似的“超级单品”还有三个,分别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苹果手机,但茅台酒在产品特质上又与它们大异其趣。
  
  市值最高:这是一家产品毛利率高达93%的企业,它的市值超过了中国所有的工厂、银行和能源企业,这让它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异类。一直到今天,有人视之为“耻辱”,有人视之为荣耀。
  
  茅台酒的标本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它的独一无二,更在于它的普适性。它是中国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制造企业演进过程中的一个样本,是中国文化元素在消费品市场上的一次价值体现,也是企业通过文化营销和价格锚定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经典案例。
  
  研究茅台酒案例,一种最为普遍的看法是:茅台人是“老祖宗赏酒”,祖上传下一个酿酒秘方,你只要老老实实地把它接住,传承下去,就一定能“吃喝百年”。
  
  这是对茅台酒乃至中国传统工艺产业最大的误读。
  
  童书业在《中国瓷器小史》一书中说:“任何物品从发展的角度看,总是古不如今的。”我深以为然。
  
  古法未必最佳法,今人未必输古人。
  
  纯手工的作品,比如雕一件玉器、打一张椅子、绣一顶凤冠,古人做工精细,后人有可能很难超越,但凡稍有技术含量的,后人必定有赶超古人的能力。
  
  白酒的酿造工艺,涉及原料、窖池、用水、勾兑及贮藏等多个环节。一瓶茅台酒的酿造须经过30道工序、165个工艺处理,全部酿造流程至少经历5年时间,这中间的每一处都存在被改良的机会点。它可能是工艺流程上的优化,也可能是新材料的替代,以及技术手段上的效率和质量提升。
  
  尤为重要的是,今人对生产元素和原理的理解,远非古人可及。古人往往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
  
  比如喝酒容易上头,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古人肯定不知道。我们现在知道,是因为发酵产生的酸酯比例不协调,醛类、杂醇油等低沸点物质含量高。所以,只要能够降低它们的比例,就可能造出不易上头的酒。季克良在1965年的一次实验中便发现,茅台酒贮藏两年之后,酒液中的硫化氢成分会大比例降低,而其他白酒则没有这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