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隔声板

——共同构筑的集体记忆
点击查看原图
        完全不透光,有一块就是暗房用的。应该讲,暗房用的是隔光板,大概单层就够了。
  录音间用的隔声板都是夹层,爹爹自己设计。如何拼接,如何隔层,总重量、各部分的材料等等,全有讲究的。爹爹量好门框窗框的尺寸,买好材料,再请手巧心细的木匠来做。爹爹跟木匠又像朋友又像同事,每做到一个阶段,两个人一道检查,事先的设计合不合实际情况,理想的要求能不能达到。
  最大的一块隔声板,就是按照南北套间当中门框大小定做的。高214厘米,宽200厘米,是夹层,外面厚度7—8厘米。嵌进门框的隔声板嘛,当然是落地的。每次装好之后,既不需要用钉子,也不需要挡家具,但就是成年人拿隔声板当墙壁靠,板也不会倒。
  革命运动期间,南北套间里的物品、家具都抄走了,隔声板留下来了。后来,全公寓四大间,房管所收走了三间,包括南北套间。当时,核对室内公物设施明细记录,查明隔声板不是原装的,也不是公家改装的。房管所讲,房间将来会还给你家的,木板可以留在里面。
  房管所的人来我家,保证“不搬人进来”。我亲耳听到,这点确定无疑。我常替家里办事,但似乎没去过房管所。猜想:大概母亲领取了她劳动所获,就直接去缴付房租?这点记不清。所以我也记不清,我管的账上有无母亲工资这项收入。但能肯定,母亲会全数奉献于家用。哪怕留开,也是以备家里不时之需。父亲胳膊会往外拐,常先顾人家后顾自家。
  后来形势变了,房管所派人来,指挥我家搬走隔声板,腾地方给新住户,而且不许放在公用的内走廊。最大一块隔声板面积四个多平方米,假使放进我家大房间,五个人转身就困难了。房管所的人讲,放小房间。爹爹为隔声板花了不少心血,希望将来还能再派用场,就照办了。
  小房间离厨房近,打扫厨房会用水拖地板。爹爹怕水从门底下渗进小房间,木板受潮变形,所以,隔声板竖放,底部隔空,不贴地。爹爹还关照,搬动旁边家具要当心,勿要让尖角碰撞隔声板。当时,到我家的亲眷朋友多起来了。晓得我家经济紧张,有人建议,木料紧缺,拿隔声板转让出去,应该会值点钞票。爹爹根本不考虑。
  再后来,那家强势邻居搬进了602室。强邻来看房子时,看到过大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