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不土不重要,大家喜欢最重要
尽管存在文化和语言差异,但从网络狂欢带来的归属感、模仿挑战带来的仪式感中,我们仍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青年在释放热情、情绪迸发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千万不要嘲笑“科目三”土得掉渣,也不要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科目三”火的时机也许随机,但火起来绝非偶然。如今人们来自于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通过某种途径来释放无形的压力感与负面情绪。
2023年12月17日,电影《三大队》在深圳路演现场,有人想请主演一起跳“科目三”,张译当场婉拒。12月18日,一段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谢慕跳“科目三”的视频引发高度关注。时隔数日,身为中国舞蹈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的杨丽萍,其团队大跳“科目三”的视频再次冲上热搜。那么,“土味文化”是否值得宣传,“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引起热议。
此“科目三”并非机动车驾驶证考核的“科目三”,而是一支充满魔性的舞蹈,据说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还有网友戏称,“每个正宗广西人都会经历一场考试,分别有三个科目:唱山歌、嗦米粉和跳一段丝滑小连招(即“科目三”舞蹈)。”
从专业角度评判,“科目三”舞蹈看上去实在有些“土味”,也不具备任何高难度技巧。在国外社交平台上,“科目三”被写成拼音“kemusan”,这是个不存在的单词,也说明“科目三”本身近乎不可翻译。但这段舞蹈却是共通的,几乎所有文化背景的人,即使从没学过舞蹈都能迅速领会这个舞蹈的意义,不自觉地跟随并感知到某种快乐。尽管存在文化和语言差异,但从网络狂欢带来的归属感、模仿挑战带来的仪式感中,我们仍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青年在释放热情、情绪迸发上有很多共通之处。
千万不要嘲笑“科目三”土得掉渣,也不要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科目三”火的时机也许随机,但火起来绝非偶然。如今人们来自于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通过某种途径来释放无形的压力感与负面情绪。当人们结束一天工作,想打开短视频打发时间,不需要太多思考就能获得快感的东西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在逃离现实的乌托邦里,“品位”“高雅”只会招致大众反感——现实生活已然艰难,虚拟世界不该再被审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目三”也许并不仅仅是一场欢快的闹剧。
“科目三”的流行源于中国的乡土文化。更准确地说,“科目三”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它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有着最接地气的特质。扎根于群众之间,体现的是人间烟火。在“土味”的外壳下,青年一代仍在寻找阳春白雪的高雅和下里巴人的实在。
另外,“科目三”带有很强的感染力,迎合了当前流行表达的元素。“科目三”的舞姿很粗犷,音乐很上头,整体看很“魔性”,传递出的情绪热烈而喜庆,很有感染力。尽管有人嫌弃它土得掉渣,但更多的人对此欲罢不能。
“科目三”不仅是一种舞蹈,它是欢快的也是淳朴的,它是广西的更是世界的。如今,在世界不少地方,经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的演绎,“科目三”既吸纳了当地流行元素,又根据本国本民族特色进行改编和“二创”,加入了更多的创意。而这个现象也很好地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我们不妨期待类似“科目三”这样的创造更多一些,也走得更远一些,用现代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为中国和世界的对话创造更大的平台。
◎赵亮
2023年12月17日,电影《三大队》在深圳路演现场,有人想请主演一起跳“科目三”,张译当场婉拒。12月18日,一段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谢慕跳“科目三”的视频引发高度关注。时隔数日,身为中国舞蹈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的杨丽萍,其团队大跳“科目三”的视频再次冲上热搜。那么,“土味文化”是否值得宣传,“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引起热议。
此“科目三”并非机动车驾驶证考核的“科目三”,而是一支充满魔性的舞蹈,据说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还有网友戏称,“每个正宗广西人都会经历一场考试,分别有三个科目:唱山歌、嗦米粉和跳一段丝滑小连招(即“科目三”舞蹈)。”
从专业角度评判,“科目三”舞蹈看上去实在有些“土味”,也不具备任何高难度技巧。在国外社交平台上,“科目三”被写成拼音“kemusan”,这是个不存在的单词,也说明“科目三”本身近乎不可翻译。但这段舞蹈却是共通的,几乎所有文化背景的人,即使从没学过舞蹈都能迅速领会这个舞蹈的意义,不自觉地跟随并感知到某种快乐。尽管存在文化和语言差异,但从网络狂欢带来的归属感、模仿挑战带来的仪式感中,我们仍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青年在释放热情、情绪迸发上有很多共通之处。
千万不要嘲笑“科目三”土得掉渣,也不要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科目三”火的时机也许随机,但火起来绝非偶然。如今人们来自于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通过某种途径来释放无形的压力感与负面情绪。当人们结束一天工作,想打开短视频打发时间,不需要太多思考就能获得快感的东西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在逃离现实的乌托邦里,“品位”“高雅”只会招致大众反感——现实生活已然艰难,虚拟世界不该再被审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目三”也许并不仅仅是一场欢快的闹剧。
“科目三”的流行源于中国的乡土文化。更准确地说,“科目三”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它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有着最接地气的特质。扎根于群众之间,体现的是人间烟火。在“土味”的外壳下,青年一代仍在寻找阳春白雪的高雅和下里巴人的实在。
另外,“科目三”带有很强的感染力,迎合了当前流行表达的元素。“科目三”的舞姿很粗犷,音乐很上头,整体看很“魔性”,传递出的情绪热烈而喜庆,很有感染力。尽管有人嫌弃它土得掉渣,但更多的人对此欲罢不能。
“科目三”不仅是一种舞蹈,它是欢快的也是淳朴的,它是广西的更是世界的。如今,在世界不少地方,经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的演绎,“科目三”既吸纳了当地流行元素,又根据本国本民族特色进行改编和“二创”,加入了更多的创意。而这个现象也很好地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我们不妨期待类似“科目三”这样的创造更多一些,也走得更远一些,用现代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为中国和世界的对话创造更大的平台。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