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从一本书读懂济南古城

《济南古城·概览篇》为读者呈现有故事、有共鸣、有生命力的济南古城受访者供图
点击查看原图
        近期,由济南市政协组织编纂的《济南古城》丛书 之 开 篇 之作——《济 南 古城·概览篇》 首发出版。本书从古邑、府城、建置、城关、名士、名泉、景观、街巷、风物九个主题,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有温情、有生命力的济南古城。这是济南古城研究的又一力作,集中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

  “在济南学习、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第一次系统读了济南古城故事,受益颇多。出版《济南古城》一书很有意义。”有读者这样反馈。

  《济南古城》丛书由济南出版社出版。为了解丛书编纂背后的故事,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了丛书出版方,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天下泉城”编辑部主任,民进济南市委会常委张怡。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远

  记者:出版丛书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

  张怡:如果简单概括的话,可以用《济南古城·概览篇》前言里的一句话:“想知道济南向何处去,首先要回答济南从哪里来。只有了解济南的昨天,才能知道济南的明天。”

  首先,这是一本让读者可以了解济南古城、认识济南古城的工具书。济南古城是一个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宝藏之地,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又有地域独特的风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本书通过系统梳理详细讲述了济南从边城古邑到成为山东省会约4000余年的历史进程,有助于让更多的人知道济南古城的来龙去脉。

  其二,过去出版过一些关于济南古城方面的书籍,或是关注某一个方向,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版本;再或者是出版时间较早,未能吸收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事实上,伴随着现代考古发掘,以及相关研究,关于济南历史的新发现不断产生。《济南古城》丛书特点之一就是吸纳了相当多的新的研究成果。

  第三,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古城、对于济南的文化,我们既要保护又要提升。既然如此,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参考依据。这个参考依据从哪来?一套系统化的、完整的书籍将为济南古城保护提升工作提供历史参考和文化支撑。通过出版《济南古城》,能让更多人理解济南这座千年古城发展脉络、独特的气质、丰厚宝贵的历史人文遗产,从我们编辑出版的角度讲,这也是《济南古城》丛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记者:请介绍一下丛书内容及出版计划。

  张怡:《济南古城》第一册为概览篇,本书从古邑、府城、建置、城关、名士、名泉、景观、街巷、风物九个主题,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有故事、有共鸣、有生命力的济南古城。

  书中系统介绍济南从发现人类文明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发展变迁和文化形成。详述济南古城在明代府城墙的营建及城市布局,明清时期府城的四处城门及关厢一带的历史、文化、经济活动,古城街巷的历史布局、发展情况及现存历史风貌,古城中的公共建筑的历史渊源及当代遗存,泉水水系及人、泉、城的共生关系,古城中独具特色的景观、风俗及物产,古城有关的历史人物……让读者感受古城的“骨骼”脉络,感知古城的“热血”澎湃。《济南古城》是丛书,在“概览篇”的基础上,我们将在丛书其他分册中分别深入介绍济南古城的泉水、人物、城池、街巷、建筑、景观、文苑、古迹、事件、传说、民俗、市井等内容。其中,关于济南街巷的分册已在进行中。

  记者:请介绍一下“概览篇”的出版过程。

  张怡:《济南古城》丛书的编纂和出版得到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济南市政协文史委组织了内容征集和研讨,对于出版方来讲,我们的主要工作一是编辑,二是审读,三是设计。打造一本精品书,首先是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其次是在结构上要让读者易读愿读,三是装帧设计要有吸引力。《济南古城·概览篇》从策划开始到首发前后经历10个月。耿仝作为本书的编著也十分切合,因为他长期从事济南古城的历史文化研究、资料整理工作,参与编著过《济南图记》《明府城:一城山色半城湖》等书,掌握的资料也比较丰富详实,况且他也是“老”济南,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

  一部好书一定要在内容上严谨,在语言上亲切,在结构上明晰。我们拿到初稿后,快速组成本卷的编辑队伍,邀请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济南作协名誉主席张柯做顾问,我社资深编辑戴梅海做审读,对全书内容进一步查实勘校,对文字的编排顺序进行了调整,将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包括古邑、府城、建置、城关、名士,这部分是历史的古城,你可以应用听觉去感知她;下编包括名泉、街巷、景观、风物,这部分是从古至今传承的古城,今天你依然可以通过视觉去欣赏她。这样划分的好处是避免了阅读时从历史和现代之间的来回穿插,提高了读者的阅读观感,让不了解济南历史的人更容易阅读。

  在装帧设计上,我们也是下了很大功夫,前后有十多个版本。拿封面来说,我们设计了八版封面,最后选择清代道光二十年绘制的这幅济南古城地图,一是这个封面更能与书名吻合,二是这幅图能与内文表述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相呼应。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封面这幅地图只是一部分,因为我们还留出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古城。

  记者:本书吸收了哪些最新研究成果?如何确保史实的严谨性?

  张怡:就本书吸收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举两个例子。在第一次审读样书中,我们只是提及张荣曾在珍珠泉畔修建私人宅第,考古专家崔大庸教授提出应将近年考古发现的张荣家族墓地进行介绍,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中完整地讲述“2021年张荣家族墓地被发现,是山东迄今发现的级别最高、陵园附属物最多、一次性出土文字资料最丰富的元代墓地”。还有关于秦琼府址过去大多记载为五龙潭,本卷顾问张柯提出在1995年考古发现证实位于济南市经七小纬六路银行宿舍楼的石室墓葬正是秦琼父亲秦爱之墓,因此关于五龙潭曾是秦琼旧居的说法实为“误传”,这条我们也及时补充进书中。

  《济南古城·概览篇》在史实表述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要求极高,我们广泛邀请专家、学者对样书进行审读,编委会要求每段史实都要核实校对其出处。比如本书正文第一句话原本是“济南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发现地和命名地”,编委会反复斟酌几遍,最后改为“济南是龙山文化发现地和命名地。”还有,关于元代名士元好问曾到济南的这一段历史,元好问好友杜仁杰是否与之同行存在分歧,后经济南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审读指出“杜仁杰并未同行”,因此这段文字的表述就有了出处证实。《济南古城·概览篇》这本书的编纂出版凝聚了大量专家、学者、工作人员的心血,尤其是到了样书审读过程,约30多位专业人士参与,最大限度保证该书的严谨和专业。

  记者:请介绍一下《走向世界·天下泉城》编辑部。

  张怡:《走向世界·天下泉城》一直扮演着济南对外传播者的角色。十多年来,我们报道济南众多的人物、历史、街道、建筑,积累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编辑出版过《老商埠》《纵横经纬》《品读济南非遗》等书籍,组建了关于济南人文历史的专家库。所以,我们编辑出版《济南古城》丛书也是得心应手。

  《走向世界·天下泉城》的宗旨是围绕济南报道,我们一直把挖掘济南文化作为重点。有一些今天被反复传颂的词汇,其实最早见于媒体应该是我们杂志提出,比如“最济南”“济南范儿”“在这儿读懂一座城”“纵横经纬”等等,如果说没有对济南的那份爱,我们就没有这份与这座城的共情。

  记者:请谈谈你眼中的济南。

  张怡:和许多外地人一样,最初知道济南还是因为老舍笔下的济南。“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老舍的这句话也印在了《济南古城·概览篇》的封面上。济南有一种“济南范儿”,包容性很强,既有江南的潇洒,也有北方的硬朗,还透着淳朴和热情,既有沉静娴熟的温婉,也有气壮山河的豪迈。
  我对济南的认识更多来自于从事《走向世界·天下泉城》工作,越来越认识到济南是个伟大的城市,不仅有悠久的历史,美丽的风光,雄厚的经济基础,同时又不断给人惊喜,比如她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数字先锋城市”,她的多元对应了她的包容。

  我们喜欢一座城市,有时通过一本书,如同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在《济南古城》丛书中充分展现了济南的独特自然禀赋,深厚文化底蕴,现代文明气息,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济南,她的历史与现在、生态与自然,和谐共生、交相辉映。我们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让济南人热爱家乡,让外地人认识济南。通过《济南古城》丛书,读懂济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