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产权变化

——共同构筑的集体记忆
点击查看原图
        武康大楼现有居民143户。其中主楼96户,新楼9户,辅楼汽车间改造的38户。
  老住户大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政府分配入住的;也有一部分是1970年前后动荡时各种原因入住的;改革开放后,房产进入交易市场,一部分老住户买下了原来的住房(如王文娟、周炳揆、王勇、秦忠明等),也有不少是后来买下搬进来的(如刘瑞璐等),还有一些当年警备区分配的住户(如许宝英、童荣生等),部队规定不能买卖;另外就是有些业主把房子出租给外来租客(如张霞等)。
  从职业情况看,当时的老住户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警备区的军队干部和政府部门的官员,二是文化界的人士,三是工商业者,四是住在汽车间的普通劳动者。
  房屋可以买卖后,新进住户的职业就比原来要复杂些,但就其经济地位来看,大都是中产阶层或以上。而居住者的文化程度从1949年以来到现在,大抵保持着一半以上是大学毕业。
  我们是在做了一定的案头工作后,请湖南街道组织召开了一个近三十人的武康大楼居民座谈会。从中选择了不同年代入住、不同房产性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十几位有代表性 的 居 住者,还有两位访谈者是与大楼有密切关系的居委会书记柏祖芳、大楼物业经理杨寄强。另有一位是武康路历史风貌区总规划师沙永杰先生。
  武康大楼产权的变化,最能反映出时代的变迁。这幢楼最初属于法租界的一家私营公司。抗战胜利后,租界取消,原为日本公司所有的房地产,均收为国民政府所有。一些未经处理的产业移交中央信托局继续处理。武康大楼当时就属这类未了产权。后来据说孔祥熙和他女儿孔令伟买下该楼,但孔家的财富积累一直受到外界质疑。
  1948年蒋经国来上海“打老虎”,就把孔家作为重点监视对象。1949年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把这幢楼作为敌产没收,划拨给徐汇区房管局管理。除部分解放前留住工商业主的房子保持不变,大部分房子都由政府部门分给南下干部、文化界人士等。这一方面与这一区域文化单位较集中有关(如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电影公司等),另一方面反映出刚解放时党对文化界人士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