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炫酷场面!25000吨桥梁空中转体

聊城即将迈入“高铁时代”

聊城西关街西延项目高架桥工程现场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济南消息 济郑高铁开通在即,聊城市民即将圆“高铁梦”。为实现高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路网优势,助力城市经济发展,昨日,聊城西关街西延项目迎来重要进展,该项目高架桥工程25000吨T构桥梁转体96.5°,顺利跨京九铁路、南水北调河,为迎接聊城迈入“高铁时代”助力。
  
  聊城西关街西延项目高架桥工程东起昌润路、西至海源路,全长1932米,上跨京九铁路、南水北调河,是山东省重大民生项目。11月30日14时40分,经过中铁十局150多名建设者80分钟的精细施工,聊城西关街西延项目高架桥工程25000吨T构桥梁逆时针旋转96.5°,实现精准对接,标志着聊城西关街西延项目高架桥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现场获悉,为了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聊城市以新建的聊城西站为支点,规划布局了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的高铁新区,铺设“十一横十一纵”的智慧路网。其中,正在施工的西关街西延项目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条主干道。这条路通车之后,将成为聊城主城区通往高铁新区和高铁站的一条交通大动脉。
  
  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跨京九铁路转体桥为目前聊城市吨位最大、跨度最长、转体角度最大、梁面最宽的“四最”转体桥工程,这一重要节点的打通标志着聊城西关街高架桥工程又一关键控制性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为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转体桥长度为140m,重量为25000t,为三向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采用直腹板式单箱四室结构,桥面横坡为双向2%,桥上最大纵坡为3.5%,纵断面位于半径为3500m的竖曲线上,桥梁悬臂长挠度大,线形控制较为困难。为了满足施工精度要求,本工程转体牵引体系由主控台、液压泵站和智能连续转体千斤顶通过高压油管和电缆线连接组成1套转体动力系统,整个转体过程基于测量机器人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传输和分析,构建转体过程桥梁姿态及控制参数智能监控系统,一方面动态显示数据变化指导牵引调节,另一方面监测转体桥姿态变化。

  “该转体桥上跨京九铁路,面对每天对开列车210列的繁忙铁路干线,安全风险大,作业面范围相对较小,对施工工序衔接、机械作业存在极大挑战。”据介绍,中铁十局全体参建人员以高标准、严要求、严管理为施工准则,科学部署,合理施工,优化施工方案,抢抓最佳施工时间点,同时编织了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防护网,形成了“人人管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管理局面。
  
  根据规划,未来聊城西关街西延项目高架桥工程建成后,对聊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景观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为高铁新城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对高铁新城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白鑫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