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让教师做回“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无论如何,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尤其是对像吕某一样的年轻教师来说,“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才有可能使他们尽展其才,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近日,河南郑州市管城区建兴路小学一女教师吕某留遗书后去世引发关注。23岁的吕某2022年6月大学毕业,今年8月考入该校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家属提供的遗书显示,吕某称除教学工作外,应对上级检查、拟写材料等课外工作压力很大。当地教体局工作人员称,对此事深感遗憾,相关部门已介入处理。

  极端事件原因不能一概而论,真相如何尚需等权威的调查结果。但此事再次激起人们对中小学教师负担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因为教师课外工作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

  “双减”之后,学校教育已成为教育主战场,校内提质的重点落在了高素质的教师、高效能的课堂和高质量的课程等方面,教师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被大量非教学事务“绑架”,一些不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以及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让身处一线的教师们疲于奔命。

  此前有媒体发布的调查报道显示,不少90后的年轻教师因为教学任务之外的社会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已萌生辞职的想法。有研究机构报告显示,超七成的教师呼吁减轻非教学负担。试问,被各种行政工作、文件表格折腾得精疲力尽的教师,还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专注于教学?如此本末倒置,是对万千家庭的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危害的是国家的教育事业。

  其实在教师减负方面,从中央到地方措施不少。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减负措施。202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以遏制形式主义向学校转移趋势。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为教师减负”的意见建议,表达了教师群体的心声和诉求,在舆论场中的反响也比较热烈。

  教师减负,既要从源头上减负,也要还教育工作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掩耳盗铃。另外,基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需重视。教师群体应及时进行自我疏导,舒缓情绪、排解压力。学校、教育部门也应开设专门针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咨询热线、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或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这将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工作和生活。

  无论如何,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尤其是对像吕某一样的年轻教师来说,“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才有可能使他们尽展其才,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教出来积极乐观的孩子呢?”吕老师留在世上最后的呐喊让人深思,也希望未来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灵魂发问。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