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户
——宏大时代生活变迁的图景

《烟霞里》作者:魏微

李庄再脏,也不会刚涮完马桶,就来河边下棋、听书、唱小曲!
此刻,她立在桥上,把手扶着桥栏,一边活动活动筋骨。河水穿城而过,蜿蜒十里长。河上几座石桥,连着街面,把县城割成井字状。
纵横交错几条街,每个十字路口都立着雕像。各条街上都是县城最堂皇的单位:公检法、学校、医院、银行、公园、百货公司、人民剧场、新华书店……这是县城的门面。
门面后,“井”字里,充塞着数以万计的人家,挨挨挤挤,密密匝匝,把个县城支棱得就像锦囊里塞着的破棉絮。县城人何以为生,这在田庄始终是个谜。很多年后田庄才知道,清浦县是农业县,工矿企业不多,并且多数亏损。
县政府最大的政绩,就是求爷爷告奶奶也要参评贫困县,评上了就长舒一口气,下面等拨钱吧。
田庄的同学中,也有很多穷孩子,父母干什么的都有:缝纫工、修鞋工、码头工……也还好吧。至少穿衣上看不出,不比李庄的孩子,穷是穷在外面。有一回她跟赵小红回家去,见她路上捡了一只牙膏皮、一小块洋铁皮,高兴得跟个什么似的。
赵小红说:“以后你也留心点,卖了可以买冰棍。”
田庄说:“嗯?”
赵小红说:“这个都不知道?一只牙膏皮能换两分钱呢,一根冰棍才五分钱。你算算嘛。”
小红家住在大杂院里。进门的时候,她妈正在踩缝纫机,她外婆在床上糊火柴盒。她爸死得早,丢下她母女俩,外婆过来帮忙过活。她家是老清浦,县城住了好几代了。
小红妈说:“你家住水利局?那好呀!不是一般人家。”
田庄不好意思了。怎么不是一般人家?太一般了!她家住得多小,只一间房。她家还在床上吃饭呢。
小红妈说:“那也不一样。你家是不是新搬来的?”
田庄点点头。
小红妈说:“这就是了。乡下搬来的?”
田庄又点点头。
小红妈说:“全叫我猜着了吧?放心吧,你家会越过越好,房子也会越住越大。吃机关饭的,又是乡下来的,多难的事儿都叫你家给办成了,下面还有办不成的事儿?!”
又说:“这城里啊,最穷的就是老清浦了,一代代住着,一代代没希望。有希望的是什么人家?就是像你家这样的外来户,乡下来的。谁说乡下人的日子不好过?清浦城里,当官的全是乡下来的!”
此刻,她立在桥上,把手扶着桥栏,一边活动活动筋骨。河水穿城而过,蜿蜒十里长。河上几座石桥,连着街面,把县城割成井字状。
纵横交错几条街,每个十字路口都立着雕像。各条街上都是县城最堂皇的单位:公检法、学校、医院、银行、公园、百货公司、人民剧场、新华书店……这是县城的门面。
门面后,“井”字里,充塞着数以万计的人家,挨挨挤挤,密密匝匝,把个县城支棱得就像锦囊里塞着的破棉絮。县城人何以为生,这在田庄始终是个谜。很多年后田庄才知道,清浦县是农业县,工矿企业不多,并且多数亏损。
县政府最大的政绩,就是求爷爷告奶奶也要参评贫困县,评上了就长舒一口气,下面等拨钱吧。
田庄的同学中,也有很多穷孩子,父母干什么的都有:缝纫工、修鞋工、码头工……也还好吧。至少穿衣上看不出,不比李庄的孩子,穷是穷在外面。有一回她跟赵小红回家去,见她路上捡了一只牙膏皮、一小块洋铁皮,高兴得跟个什么似的。
赵小红说:“以后你也留心点,卖了可以买冰棍。”
田庄说:“嗯?”
赵小红说:“这个都不知道?一只牙膏皮能换两分钱呢,一根冰棍才五分钱。你算算嘛。”
小红家住在大杂院里。进门的时候,她妈正在踩缝纫机,她外婆在床上糊火柴盒。她爸死得早,丢下她母女俩,外婆过来帮忙过活。她家是老清浦,县城住了好几代了。
小红妈说:“你家住水利局?那好呀!不是一般人家。”
田庄不好意思了。怎么不是一般人家?太一般了!她家住得多小,只一间房。她家还在床上吃饭呢。
小红妈说:“那也不一样。你家是不是新搬来的?”
田庄点点头。
小红妈说:“这就是了。乡下搬来的?”
田庄又点点头。
小红妈说:“全叫我猜着了吧?放心吧,你家会越过越好,房子也会越住越大。吃机关饭的,又是乡下来的,多难的事儿都叫你家给办成了,下面还有办不成的事儿?!”
又说:“这城里啊,最穷的就是老清浦了,一代代住着,一代代没希望。有希望的是什么人家?就是像你家这样的外来户,乡下来的。谁说乡下人的日子不好过?清浦城里,当官的全是乡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