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记仇

——宏大时代生活变迁的图景
点击查看原图
        孙月华看出苗头不对了,跟丈夫说:“完了,完了,这个死小丫!好好的小孩,被你妈给教坏了!我早就说过,小孩不能送出去!现在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稍微说她两句,她就记仇!”
  田家明气道:“怎么怪上我了?不是你让送出去的吗?”
  孙月华把眼眶一热,哽咽道:“我上辈子作了什么孽啊!你看她那样儿,就是把心掏出来,都焐不热她。对大人没感情,回家就像走亲戚,生分!都是你妈挑拨离间的!老太婆就不是个东西!”
  田家明说:“行了,行了,不要乱咬人!我女儿哪样不好了?没毛病!就是脾气犟些,这是天性!”
  没一个人愿意担责任。小丫自己也不担责,心里想,我天性多好!好好的小孩,都叫你们给打坏了!我以后还要坏!偏坏!我气死你们!
  田家明一家走得干净斩截。九月里,孙月华就辞了小学校,挨家挨户去告别。她虽然逞了愿,绷不住一脸喜气洋洋,动辄说笑,声音比平时更响亮。但照实说,李庄她是有感情的,住了十年了!山山水水,闭上眼睛她都不会走错路。虽说过够了苦日子,可是苦,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她后来进了城,发达了,对乡下人总不免心有恻隐,能拉一把是一把。再后来,乡下人的日子也好过了,而她却落了穷,哪还有人出手相救?连她的三个小孩都置她于不顾!她这才看透了,寒意袭身,周遭冰冷,人间不值她走一回。
  那天傍晚,五婶来家里坐坐,问:“都收拾差不多了?”
  孙月华说:“也没什么可收拾的。缝纫机是要带走的,再有就是床和樟木箱,家里也就这几样值钱东西了。”
  五婶说:“买家也谈拢了?听说是后庄老林家?”
  孙月华点点头,说:“林家老大。大孝子一个!不久就要退下来,他老娘在城里住不惯,闹着要回来,偏又和老二家处不来。老大只好买了这处房,回来陪老娘养老。”
  五婶说:“可叫一个折腾!当年闹着走的也是他,如今又回来!”
  孙月华正色说:“五婶,不一样的!他这是告老还乡。出去走一遭,现在甚事不做,每月还有退休工资入账!村里人哪个不羡慕他!”——她想到“衣锦还乡”一词,估摸着五婶听不懂,因而也就没出口。
  又说:“您老是没受过穷、没吃过苦,虽说一直住在庄上,可是庄稼人的难处,您哪里晓得?剜心割肉一样,我是受够了,也过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