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钩沉黄海历史讲述黄海故事

《黄海传》作者:赵德发

山东地区丝织业发展较早,在1956年益都(今青州市)苏埠屯发掘的殷商大墓中,就有玉做的蚕,形态逼真,说明当时的人们对养蚕是多么爱好。
商亡周兴,大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建立齐国。生于东海之滨(今山东省日照市)的姜太公,鉴于“齐地负海舄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大力发展纺织业和鱼盐业,很快让齐国富强起来。那时齐国的纺织业非常先进,号称“冠带衣履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记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汉人史游在《急就篇》中说,“齐国给献素缯帛,飞龙凤皇相追逐”,可见其美丽精致。据史料记载,齐国丝织物出现绸、纱、罗、纨、绮、缟等许多新品种。《战国策·齐策》里田需曾对齐王说:“下宫(后宫)糅罗纨(细绢)、曳绮(有纹的绢).(绉纱),而士不得以为缘(衣服的滚边)。”由此可见,当时光是“绢”这种织物,就有好多品种与花样。
齐国之东,还有个莱国,是莱夷建立的古国,物产丰富,丝绸业也很发达。公元前567年,齐国灭了莱国,进一步增强了国力,也让山东半岛上有了更多的桑田,产出了更多的丝绸。
后来,管仲担任齐国国相,辅佐齐桓公,让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有好多治国主张,其中一条是通过经商使邻国臣服,其中包括朝鲜。《管子·轻重甲》中有这样的话:“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这是古籍中关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商业往来的最早记录。齐国与朝鲜隔海相望,以循海岸水行的方式可以到达,继而到达日本。北京大学教授、海上丝路研究专家陈炎先生在他撰写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一文中指出:“日本在西海岸发掘出的中国春秋时期的青铜铎350件,与朝鲜出土的完全相同。这说明,早在2700年前,中国的航海先驱者,已经开辟了从胶东半岛出发,经朝鲜半岛,再东渡日本的航路,并把中国文化传入朝鲜和日本。”
明治十七年(1884年),日本考古学家在东京都弥生町发现了一批陶器,呈红褐或黄褐色,有壶形器、瓮形器、钵形器和高脚杯,薄而坚固,制作精美。此后,这类新型陶器大量发掘出土,几乎遍及整个日本。
商亡周兴,大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建立齐国。生于东海之滨(今山东省日照市)的姜太公,鉴于“齐地负海舄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大力发展纺织业和鱼盐业,很快让齐国富强起来。那时齐国的纺织业非常先进,号称“冠带衣履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记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汉人史游在《急就篇》中说,“齐国给献素缯帛,飞龙凤皇相追逐”,可见其美丽精致。据史料记载,齐国丝织物出现绸、纱、罗、纨、绮、缟等许多新品种。《战国策·齐策》里田需曾对齐王说:“下宫(后宫)糅罗纨(细绢)、曳绮(有纹的绢).(绉纱),而士不得以为缘(衣服的滚边)。”由此可见,当时光是“绢”这种织物,就有好多品种与花样。
齐国之东,还有个莱国,是莱夷建立的古国,物产丰富,丝绸业也很发达。公元前567年,齐国灭了莱国,进一步增强了国力,也让山东半岛上有了更多的桑田,产出了更多的丝绸。
后来,管仲担任齐国国相,辅佐齐桓公,让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有好多治国主张,其中一条是通过经商使邻国臣服,其中包括朝鲜。《管子·轻重甲》中有这样的话:“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这是古籍中关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商业往来的最早记录。齐国与朝鲜隔海相望,以循海岸水行的方式可以到达,继而到达日本。北京大学教授、海上丝路研究专家陈炎先生在他撰写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一文中指出:“日本在西海岸发掘出的中国春秋时期的青铜铎350件,与朝鲜出土的完全相同。这说明,早在2700年前,中国的航海先驱者,已经开辟了从胶东半岛出发,经朝鲜半岛,再东渡日本的航路,并把中国文化传入朝鲜和日本。”
明治十七年(1884年),日本考古学家在东京都弥生町发现了一批陶器,呈红褐或黄褐色,有壶形器、瓮形器、钵形器和高脚杯,薄而坚固,制作精美。此后,这类新型陶器大量发掘出土,几乎遍及整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