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延伸,向内探索
耿小童:用爱与责任呵护每一名幼儿成长

如今,耿小童已从一个手忙脚乱的幼教“小白”,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幼教老师

从刚开始工作时的青涩、懵懂,到现如今得到孩子们的信赖,成为一位孩子们即便从幼儿园毕业了,都要闹着来看一看的“耿老师”,济南市历城区钢城第二幼教集团银丰园的耿小童花费了四年的时间。在这四年里,她坚守初心、不断探索与实践,用爱与责任守护一张张笑脸、呵护每一名孩子成长。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手忙脚乱的“小白”
2019年的夏天,耿小童告别了单纯的学生时代,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参加了教师招聘考试,踏入了教育工作这片热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耿小童还记得,刚来到幼儿园的时候,她看到了一张张可爱又稚嫩的脸,听到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我觉得特别美好,能陪伴他们一起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很快,她也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不足以应对这些活泼的孩子。“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会有分离焦虑,会一直哭。”但细心的耿小童观察着老教师们的一举一动,渐渐的,她也学会了从给孩子们一个抱抱开始,安抚他们的情绪,给他们讲清楚爸爸妈妈去哪里了,什么时候会来接,给他们讲故事,分散注意力。渐渐地,耿小童从一个手忙脚乱的幼教“小白”,成长为一个日益成熟的幼教老师。
“在这个成长过程中,虽然也遇到过难题,但正是在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才能够不断成长,并更加坚定了我要用爱呵护孩子们成长的决心。”耿小童告诉记者,她认为,从教的这四年,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的信赖、越来越多家长的支持,“每当听到孩子们喊‘耿老师’时,我就特别开心,同时也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
“我想幼儿园的耿老师”
就在前不久,已经毕业的小花(化名)又回到了幼儿园,见到朝思暮想的“耿老师”,“孩子妈妈告诉我,孩子跟她说,‘我想幼儿园的耿老师了’。”听到家长的表述,耿小童的内心涌起了一股暖流,“那种感觉很难形容,被孩子惦记着,很感动也很幸福。”
当然,作为一名幼师,在幼儿园的日日夜夜也不全都是幸福时刻,也有“头疼”的时候。耿小童表示,虽然大多数的孩子都能步调一致,但也有的孩子有一些不一样,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行为问题,“每当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就付出更多的耐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逐步引导、‘对症下药’,帮助他们一点点改变。”
从教四年,耿小童从没放弃过任何一个孩子,面对需要帮助的孩子,她总是耐心分析、寻根究底,为了给孩子营造更良好的成长环境而努力着。四年来,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第一时间来找耿小童,“虽然我和孩子们都是以朋友相称,但同时也有严厉的一面。”耿小童称,3-6岁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要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该严厉的时候,她也有严厉的一面。
向内向外汲取成长力量
工作四年,耿小童目前已是幼儿园大班级部组长、大五班班主任,善于观察和虚心学习,是她的“成长法宝”。
“作为新时代的幼教工作者,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则要拥有一片海洋,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此,耿小童常常利用业余时间一方面学习幼儿园老教师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坚持阅读、积极参与培训。向外,延伸自己的学习领域,向内,探索自己更多的成长可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耿小童认为应该层层深入,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师幼之间应以很自然的方式沟通,完整地演示了孩子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耿小童表示,作为教师,只有用真情感染孩子,用爱去关注孩子,才能使老师的教诲像滴滴甘露滋润孩子的心田,使教育的作用达到最大化。
“在幼教这片神圣的沃土上,到处播撒着希望,洋溢着欢声笑语。做一名好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一片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去滋养孩子们一片赤诚的童心,培育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耿小童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手忙脚乱的“小白”
2019年的夏天,耿小童告别了单纯的学生时代,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参加了教师招聘考试,踏入了教育工作这片热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耿小童还记得,刚来到幼儿园的时候,她看到了一张张可爱又稚嫩的脸,听到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我觉得特别美好,能陪伴他们一起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很快,她也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不足以应对这些活泼的孩子。“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会有分离焦虑,会一直哭。”但细心的耿小童观察着老教师们的一举一动,渐渐的,她也学会了从给孩子们一个抱抱开始,安抚他们的情绪,给他们讲清楚爸爸妈妈去哪里了,什么时候会来接,给他们讲故事,分散注意力。渐渐地,耿小童从一个手忙脚乱的幼教“小白”,成长为一个日益成熟的幼教老师。
“在这个成长过程中,虽然也遇到过难题,但正是在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才能够不断成长,并更加坚定了我要用爱呵护孩子们成长的决心。”耿小童告诉记者,她认为,从教的这四年,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的信赖、越来越多家长的支持,“每当听到孩子们喊‘耿老师’时,我就特别开心,同时也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
“我想幼儿园的耿老师”
就在前不久,已经毕业的小花(化名)又回到了幼儿园,见到朝思暮想的“耿老师”,“孩子妈妈告诉我,孩子跟她说,‘我想幼儿园的耿老师了’。”听到家长的表述,耿小童的内心涌起了一股暖流,“那种感觉很难形容,被孩子惦记着,很感动也很幸福。”
当然,作为一名幼师,在幼儿园的日日夜夜也不全都是幸福时刻,也有“头疼”的时候。耿小童表示,虽然大多数的孩子都能步调一致,但也有的孩子有一些不一样,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行为问题,“每当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就付出更多的耐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逐步引导、‘对症下药’,帮助他们一点点改变。”
从教四年,耿小童从没放弃过任何一个孩子,面对需要帮助的孩子,她总是耐心分析、寻根究底,为了给孩子营造更良好的成长环境而努力着。四年来,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第一时间来找耿小童,“虽然我和孩子们都是以朋友相称,但同时也有严厉的一面。”耿小童称,3-6岁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要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该严厉的时候,她也有严厉的一面。
向内向外汲取成长力量
工作四年,耿小童目前已是幼儿园大班级部组长、大五班班主任,善于观察和虚心学习,是她的“成长法宝”。
“作为新时代的幼教工作者,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则要拥有一片海洋,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此,耿小童常常利用业余时间一方面学习幼儿园老教师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坚持阅读、积极参与培训。向外,延伸自己的学习领域,向内,探索自己更多的成长可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耿小童认为应该层层深入,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师幼之间应以很自然的方式沟通,完整地演示了孩子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耿小童表示,作为教师,只有用真情感染孩子,用爱去关注孩子,才能使老师的教诲像滴滴甘露滋润孩子的心田,使教育的作用达到最大化。
“在幼教这片神圣的沃土上,到处播撒着希望,洋溢着欢声笑语。做一名好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一片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去滋养孩子们一片赤诚的童心,培育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耿小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