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遣使入唐

——钩沉黄海历史讲述黄海故事
点击查看原图
        圣德太子还做了一件在中日关系上极其重要的事情:遣使入隋,学习隋帝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制度,并且将引进佛法作为重点。公元607年,日本向中国隋朝派出的第一个政府使团在山东半岛登陆,首领叫小野妹子,其实是个男的。他晋见隋炀帝,称他带一批佛僧前来学佛法。但他向隋炀帝递呈其君主的一封信,开头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炀帝大为不快,对鸿胪卿说:“蛮夷的书信如果有无礼的,就不要拿来给我看了。”不过这没影响到日本僧人的求法计划。
  日本方面此后也改变了态度,谦逊低调,继续派使团到中国。有一些留学僧、留学生在中国长时间学习,如留学僧志贺惠隐、南渊请安,学习长达32年;留学生高向玄理,学习长达33年。他们广泛汲取中国先进文化,回去之后对日本的佛法弘扬和政治改革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唐朝建立后,繁荣发达,声威远扬。长安更是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让从日本、朝鲜来的人大开眼界。唐代佛教也到了鼎盛时期,让东来的僧人崇拜得五体投地。623年,被圣德天子派遣的留学僧惠齐、惠日等人回国,向天皇报告大唐国之盛况,建议派人赴唐学习。日本政府决定组织大型遣唐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臣,并带领留学生、留学僧去中国。从630年到838年的200余年间,共派出遣唐使19次,实际到达15次,其中在登州(今蓬莱)登陆6次。
  那些“遣唐使船”都很大,有的长30多米,高约9米,分为三层,头尾高翘。船上都有佛龛,僧人每日上香,经声佛号在海面上传出很远。船队自东向西,浮海而来。7世纪,随遣唐使船过来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一般每次百人左右。他们一开始都是走北路,费时30天左右,在山东半岛登陆后,沿青州、齐州(今济南)、曹州(今菏泽)进入河南,经开封、洛阳抵达长安。但后来新罗灭百济、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与日本关系恶化,日本到中国的朝贡使船或商船无法安全经过,只好改走南路。他们或者从九州岛出发,经种子岛、屋久岛、琉球群岛转向西北,穿越东海在明州(今宁波)登陆; 或者从五岛列岛直插西南,横渡东海在扬州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