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医路引航,我和我的老师

这个教师节,他们送上别样祝福
亓超和老师毕业合影
点击查看原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医路上追梦的年轻医者们都少不了老师的指引。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学生”,他们有的还是未毕业的年轻医学生,有的刚刚踏入工作岗位,有的已经成为科室的中坚力量,让我们来看他们和自己老师的故事。

  对得起病人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亓超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虽已毕业多年,每年教师节他还是会想起自己的老师。“我与我的老师徐向青教授是在2010年9月认识的。”仪表大方,谈吐优雅,平易近人,是亓超对老师的初印象。“老师是博士后,博学多才,科研临床都很棒,能够跟随老师这样的青年才俊学习,实属荣幸。”亓超说,老师那年才35岁,可以称得上年轻有为。

  “师爷徐明涟教授是老师的父亲,德高望重的中医大家,也是我的恩师。”老院区门诊楼三楼内科专家门诊2诊室,是那些年亓超跟随老师、师爷出门诊的地方,埋藏了亓超太多的回忆。“虽然当年老师是脑病科最年轻的专家,但是门诊上的病号并不少,一方面是老师的业务能力出众,中医功底扎实;另一方面是老师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蔼可亲,善于做心理疏导,赢得了好多病患的信任。”徐向青常跟学生讲,病人来找医生看病,身体本来就痛苦,如果医生再没有好态度,病人就是雪上加霜;所以,不管怎样,医生首先应该给病人一个好的态度,这也是中医的情志疗法。“老师常说,医者仁心,对得起病人,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枉为医,这也让我终生受益。”

  今年是亓超研究生毕业十周年,十年来,每每想起老师和师爷的教诲,亓超心中仍然感动不已。“老师们给我的指导和教诲使我终身受用,他们是我从医路上的灯塔和一生为之追求的方向。”

  医学不仅是治病,更是一种关爱

  “在我追求医学梦想的道路上,有许多老师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2023级硕8班学生马靖宇向自己的老师送上最真挚的感谢和祝福。

  马靖宇介绍,第一位让他深深敬仰的老师是齐鲁医院著名外科专家李占元教授。在马靖宇看来,李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也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教育家,医术和医德都是他学习的榜样。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马靖宇回忆,他第一次见李教授时便被李教授亲切地称呼为“小马大夫”。有一次,马靖宇在临床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产生了困惑,李教授亲自耐心地指导他,让他不仅明白了问题的原因,也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也让他对今后的学习更加有信心。

  另一位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手术学教研室、齐鲁医院普通外科的吕斌教授。在马靖宇看来,吕教授是一位严谨的科研者,他的工作精神和研究方法都让学生们深受启发。在他的指导下,马靖宇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撰写科研论文。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这些老师都是学生们人生中的重要导师,他们的教诲和榜样,让每一位学生在医学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行。

  从教室踏入病房,老师给我指引方向

  “作为一名2019级临床医学院的学生,这是我们接触临床的第一年。走进临床,是我们医学道路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年,我们的脚步从教室踏入病房,内心难免紧张。然而,一群身穿白衣的人及时出现,带领我们走出了迷茫困顿,成为我们的领路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2019级学生董一慧有感而发。

  董一慧回忆,第一次跟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通外科江立玉老师出门诊时,遇到一位青年女性患者前来就诊,经过江老师仔细问诊和检查后,怀疑患者是乳房恶性肿瘤。患者无法接受,号啕大哭,江老师安慰良久,告诉她要相信自己,相信医生,积极治疗。这位患者经过江老师的安慰逐渐平静下来,江老师细心地帮她办理了预约住院登记,又对她嘱咐良多。当天门诊结束后,董一慧和同学经历了近100多位病人,早已头昏脑涨,而江老师却一直关注着这位患者的住院信息,看到患者预约成功后才松了一口气。在董一慧眼中,江老师对患者的关心总是无微不至的。在董一慧看来,医者仁心是一位位带教老师在临床工作中言传身教带来的。

  ◎本专题撰稿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刘晓燕 于娜 通讯员 高丹璎 周翔宇 尹璐 郝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