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后代
——钩沉黄海历史讲述黄海故事
![《黄海传》作者:赵德发](..\..\..\resfiles\2023-09\05\lscm20230905a0014v01_2.jpg)
《黄海传》作者:赵德发
![](../../../skin/fangda.jpg)
《后汉书·东夷传》讲:“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所以,史称辰韩又为秦韩。这些人当中,竟然有秦始皇的后代。日本《新撰姓氏录·左京诸藩上》中记载:“太秦公宿弥,出自秦始皇三世孙孝武王也。男功满王足仲彦天皇八年来朝,男融通王(一云弓月王)誉田天皇十四年来率二十七县百姓归化。”日本史书的这一段记载,说秦末战乱之际,秦始皇三世孙孝武王从内地逃亡到了朝鲜定居。过了几百年,其后人弓月君去了日本。
弓月君自称是秦始皇的第十三世孙。《日本书纪》应神天皇卷中这样记载,应神天皇十四年,弓月君自百济归化日本,并奏天皇说:臣领己国之人,夫百二十县而归化,然因新罗人拒而滞之,皆留加罗国。应神天皇便派遣大将葛城袭津彦赴新罗交涉,却没有结果。应神天皇十六年,应神天皇又派遣平群木菟宿祢等“进精兵莅于新罗之境”,强迫新罗让弓月君为首的百二十县人通过,东渡日本。日本历史上称这批归化人为秦人,因为他们的祖先是秦朝人。
从这些史料看出两点:第一,从朝鲜迁徙到日本的这一批秦人后代,数量很大;第二,迁徙过程一波三折,甚至成为两国间的外交事件。在古代统治者眼中,财富主要有两种,一是土地,二是人口。有人口就有生产力,有了生产力就会获得更多财富,所以日本天皇为了让弓月君这些秦人过去,还用了军事恐吓的手段。
弓月君带过去的秦人有多少?当时没有具体数字。到5世纪中叶,雄略天皇诏令弓月君的孙子秦酒公为秦民首领,秦酒公这时做了一次人口普查,查清他部下秦民是18672人。70年过去,钦明天皇元年(540年)时,政府大藏长官秦大津文又一次调查秦民户籍,此时秦民户口已增至7053户。如果每户以5人计算,大约是3.5万人。在当时,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目。
然而到了1554年,秦人首领秦幸清战败自杀,秦姓被禁用,多数人改成了日语发音相同的汉字“羽田”为姓,也有姓“波多”的,现代还有人用了复姓“秦氏”。位于京都市右京区太秦蜂冈町的广隆寺,又称太秦寺、秦寺、秦公寺,过去是秦氏宗寺。里面有一个秦氏祠堂,是弓月君一族的祠堂,供奉的是大秦明神。
弓月君自称是秦始皇的第十三世孙。《日本书纪》应神天皇卷中这样记载,应神天皇十四年,弓月君自百济归化日本,并奏天皇说:臣领己国之人,夫百二十县而归化,然因新罗人拒而滞之,皆留加罗国。应神天皇便派遣大将葛城袭津彦赴新罗交涉,却没有结果。应神天皇十六年,应神天皇又派遣平群木菟宿祢等“进精兵莅于新罗之境”,强迫新罗让弓月君为首的百二十县人通过,东渡日本。日本历史上称这批归化人为秦人,因为他们的祖先是秦朝人。
从这些史料看出两点:第一,从朝鲜迁徙到日本的这一批秦人后代,数量很大;第二,迁徙过程一波三折,甚至成为两国间的外交事件。在古代统治者眼中,财富主要有两种,一是土地,二是人口。有人口就有生产力,有了生产力就会获得更多财富,所以日本天皇为了让弓月君这些秦人过去,还用了军事恐吓的手段。
弓月君带过去的秦人有多少?当时没有具体数字。到5世纪中叶,雄略天皇诏令弓月君的孙子秦酒公为秦民首领,秦酒公这时做了一次人口普查,查清他部下秦民是18672人。70年过去,钦明天皇元年(540年)时,政府大藏长官秦大津文又一次调查秦民户籍,此时秦民户口已增至7053户。如果每户以5人计算,大约是3.5万人。在当时,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目。
然而到了1554年,秦人首领秦幸清战败自杀,秦姓被禁用,多数人改成了日语发音相同的汉字“羽田”为姓,也有姓“波多”的,现代还有人用了复姓“秦氏”。位于京都市右京区太秦蜂冈町的广隆寺,又称太秦寺、秦寺、秦公寺,过去是秦氏宗寺。里面有一个秦氏祠堂,是弓月君一族的祠堂,供奉的是大秦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