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改变你和孩子的书


◎文 迎迎
初读《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是书店里的偶遇。拿在手里环视了一圈正准备放下之时,蓦然看到了作者的名字——叶萱。她的长篇小说《纸婚》曾是我大学时代特别喜欢的作品之一。那么,十几年过去,现在的叶萱变成什么样了?怀揣着期待,我把这本书带回了家,一口气读完。果然新书的内容没有让人失望——仍然是温暖而充满正能量的表述,但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切实有效的亲子教育方法。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我们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的期盼中长大,我们曾经在这份期盼里经历过被攀比的委屈、被催促的尴尬,但当我们自己做了父母,却又情不自禁给自己的孩子上了发条——我们开始和身边的其他妈妈比较彼此孩子的成绩,偶有失误,难免失落。我们终于,变成了自己曾经最不喜欢的那种妈妈。
然而在读完《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后,我才猛然惊醒:学习,是要让孩子对这世界感兴趣;孩子应该在爱和陪伴中成长。正如叶萱书中说到的:成长和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长达一辈子的事儿,拼的是耐力,不是爆发力,这绝不是一时多做几套试卷就能换来的。只有懂得孩子的心思,懂得如何陪孩子玩,寓教于乐,才是最好的教育。
叶萱在书中谈亲子教育的另一亮点在于,她通过生活中一些真实、细小的亲子故事提出方法建议,而不是生硬的说教。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好像是在和作者聊天,而聊天的内容,就是一群父母在推心置腹探讨——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如何让孩子自主阅读、如何让孩子在玩耍中培养动手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让孩子对这世界怀有童真、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唯其真实,所以读来倍感亲切。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看过电影《唐山大地震》后,姐姐咚咚问妈妈“如果地震了,你只能救一个小孩的话,我和弟弟叮叮,你救谁?”的确,作为一个二孩妈妈,此时此刻怎么回答,用什么语气、什么措辞,都得仔细掂量。要照顾到心灵敏感的孩子,也要让另一个孩子不会伤心。许多家长面对这个问题可能不知所措,可是作者却用机智风趣的语言巧妙的处理了这个问题。可以说这本书里有大量针对二孩家庭中,如何协调两个孩子关系的实用亲子沟通技巧,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关于多子女家庭学习、生活的许多困惑。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果可以,看看这本书,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或许,我们可以拥有更高质量的陪伴,也拥有对彼此更长情的告白。
《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叶萱/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初读《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是书店里的偶遇。拿在手里环视了一圈正准备放下之时,蓦然看到了作者的名字——叶萱。她的长篇小说《纸婚》曾是我大学时代特别喜欢的作品之一。那么,十几年过去,现在的叶萱变成什么样了?怀揣着期待,我把这本书带回了家,一口气读完。果然新书的内容没有让人失望——仍然是温暖而充满正能量的表述,但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切实有效的亲子教育方法。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我们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的期盼中长大,我们曾经在这份期盼里经历过被攀比的委屈、被催促的尴尬,但当我们自己做了父母,却又情不自禁给自己的孩子上了发条——我们开始和身边的其他妈妈比较彼此孩子的成绩,偶有失误,难免失落。我们终于,变成了自己曾经最不喜欢的那种妈妈。
然而在读完《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后,我才猛然惊醒:学习,是要让孩子对这世界感兴趣;孩子应该在爱和陪伴中成长。正如叶萱书中说到的:成长和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长达一辈子的事儿,拼的是耐力,不是爆发力,这绝不是一时多做几套试卷就能换来的。只有懂得孩子的心思,懂得如何陪孩子玩,寓教于乐,才是最好的教育。
叶萱在书中谈亲子教育的另一亮点在于,她通过生活中一些真实、细小的亲子故事提出方法建议,而不是生硬的说教。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好像是在和作者聊天,而聊天的内容,就是一群父母在推心置腹探讨——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如何让孩子自主阅读、如何让孩子在玩耍中培养动手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让孩子对这世界怀有童真、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唯其真实,所以读来倍感亲切。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看过电影《唐山大地震》后,姐姐咚咚问妈妈“如果地震了,你只能救一个小孩的话,我和弟弟叮叮,你救谁?”的确,作为一个二孩妈妈,此时此刻怎么回答,用什么语气、什么措辞,都得仔细掂量。要照顾到心灵敏感的孩子,也要让另一个孩子不会伤心。许多家长面对这个问题可能不知所措,可是作者却用机智风趣的语言巧妙的处理了这个问题。可以说这本书里有大量针对二孩家庭中,如何协调两个孩子关系的实用亲子沟通技巧,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关于多子女家庭学习、生活的许多困惑。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果可以,看看这本书,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或许,我们可以拥有更高质量的陪伴,也拥有对彼此更长情的告白。
《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叶萱/著,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