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破坏

——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
《大熊猫之路》作者:考拉看看
点击查看原图
        人类的开垦活动进一步对甘肃等地的大熊猫生存环境造成了影响。这是一片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有着葱葱郁郁的竹林和甘甜的山泉,大熊猫家族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此。有一天,一群身穿布衣的人类,提着镰刀、斧头闯进了森林,放火烧山,砍伐竹林,在山泉边搭建起一座座房屋……在人类锋利的“刀刃”下,大熊猫惊恐地再一次退让。
  
  唐玄宗末期爆发的“安史之乱”,将北方少数族群再一次引入中原,大量人口南迁,四川是最重要的迁入地之一,这对巴蜀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少数族群大举南下,战争卷土重来,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打击。北方人口为躲避战火,南迁至闽、粤、湖、川等地。五代末,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人口,全国人口总数达到2828万人。
  
  自东汉末年至唐末五代,这些历史阶段爆发的大部分战争都发生在北方地区,战乱使得北方人口不断南迁,对南北两地的大熊猫影响很大。受到战争的影响,原先活动在北方地区的大熊猫栖息地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而南方的大熊猫由于人口大量迁徙不得不缩小生存活动的范围。
  
  两宋时期,宋金、宋元的多次战争损耗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不容忽视。不过,当时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加快。宋元时期气候相对温暖,我国北方农业种植区延伸到今宁夏同心以北、内蒙古口温脑儿地区。
  
  明清时期,大一统的强权政治促进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大幅度改进,而玉米、马铃薯等新型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又使粮食总产量显著提升,人口数量增长十分迅速。明万历六年(1578),全国有69960000多人。清代人口数量爆发式增长,到咸丰元年(1851),全国有431890000多人。
  
  清朝的建立伴随的是与明朝军队的战争,大批满人迁入内地,中原人口为躲避战乱选择南迁,部分人口迁移到台湾、云贵等地,这些新迁入的人口,当然会对当地原有自然环境的和谐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
  
  人口迁移与战争对大熊猫的影响,无法从有限的历史资料中找出具体的数据支撑,然而,通过对大熊猫繁衍地的分布变迁,与中国历代人口的迁移进行对照,可以得出“大熊猫在人类的压力下一步步缩小生活空间”这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