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人口迁徙

——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
《大熊猫之路》作者:考拉看看
点击查看原图
        就是在这一时期,大熊猫分散于河南、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秦汉时期,气候比较温暖,竹子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比现在的分布区域要偏北2~3个纬度。大熊猫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秦、汉朝廷虽有多次移民活动,但大多数移民都是到达今河套、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部等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开发边疆,对大熊猫的影响不是很大。受影响最大的是位于陕西地区的大熊猫,它们在人类刀耕火种的压力下,退回更加安全的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了持续近400年的寒冷期。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的物候现象和农作物生长时间均比现在晚了大半个月。北方少数族群一直过着游牧、狩猎生活,寒冷的气候使他们无法继续进行生产活动,遭受巨大的生存压力,而南方有舒适的生活条件,于是,匈奴、鲜卑等族群纷纷举兵南下,抢劫南方的土地和资源,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使中国人口大规模减少。人类的战争毁灭了人类自己的家园,对大熊猫栖息地的毁灭同样巨大。
  
  西晋“八王之乱”后,朝局动荡,经济遭到严重摧残,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不久又爆发了“永嘉之乱”,匈奴首领刘渊与其子刘聪先后三次率军进攻洛阳,后又攻入长安,俘获晋愍帝,灭亡西晋。西晋灭亡后,北方少数族群先后建立了政权,大批汉人往南方迁徙,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衣冠南渡”。大批人口迁徙到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生产工具以及管理经验,也传播了中原文化,对南方经济发展大有裨益。然而,短时期内大量人口涌入,势必要求更多的耕地被开垦,山林被开垦成了耕地,因而,南方地区大熊猫的栖息地面积进一步缩小。
  
  隋唐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一度达到当时世界上的高峰,社会相对安宁,农业发展较快,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全国人口数量有5200多万人。隋唐时期,气候温暖,北方边疆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也适宜农业种植,大批人口迁徙边疆开垦荒地,河西走廊地区得到大规模开发,宁夏北部引黄河水灌溉农田,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甘肃的宁县、庆阳一带还出现了小麦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