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效应
——钩沉黄海历史讲述黄海故事


奔走了1000多公里的黄海沿岸流,流到长江口一分为二:一部分向东涌向济州岛,汇入黄海暖流再度北上; 一部分越过长江口浅滩,与温暖的东海融为一体。
黄海沿岸流有一个奇特功能:造雾。水温较低的冷流自北向南流经表层水温较高的海域时,会导致暖湿空气降温凝结,生成海雾。所以,黄海西部雾天较多。最多的地方是成山角,年均雾日83天,有最长连续雾日27天之纪录,被人称作“雾窟”。若居住在黄海沿岸,夜晚会经常看到成团成团的雾像马队一样从海上奔来,带着丝丝清凉、缕缕海腥味儿。最壮观的当数平流雾,贴着地面行走,厚度只有几十米。雾弥漫于城市之后,只有一些高层建筑的上半截在雾层之上,如梦如幻,俨然仙境。
黄海之水,表层泛波浪,周边在流动,而中部洼地的深层与底部,水体交换不那么剧烈,相对静止。到了夏天温度偏低,被称为“黄海冷水团”。这个冷水团,面积13万平方公里,拥有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别看它深藏不露,却颇有魔力。夏天,它会让雾气生成并飘移,让山东半岛沿岸和江苏北部海域的雾天进一步增多。海洋影响天气,还有一种“大湖效应”,就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在向风的岸 边 形 成 降水,而且以降雪为多。北美洲东部五大湖地区最具代表性,在太平洋西岸也有这种效应。每年冬天,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经过渤海与北黄海,获得大量水蒸气,在山东半岛东端和朝鲜半岛西部形成降雪。烟台、威海一带,背靠昆嵛山脉,到了冬天雪量格外大,经常飘下鹅毛大雪,让这里成为著名的“中国雪窝”,形成独特的海滨雪城美景。
前几年,有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现象——地球自由振荡,并宣称:“地球任何时候都在吟唱!”但是这种吟唱是一种低频音波,人耳无法听到。这可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磁场和太阳风互相作用所致,也可能来自大海中的波涛。这就意味着,总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的海洋,总量为13380亿立方米的海水,岁岁年年、时时刻刻,都可能在合力吟唱着响彻寰宇的乐曲。
黄海,是这个庞大合唱队中的一员。
黄海沿岸流有一个奇特功能:造雾。水温较低的冷流自北向南流经表层水温较高的海域时,会导致暖湿空气降温凝结,生成海雾。所以,黄海西部雾天较多。最多的地方是成山角,年均雾日83天,有最长连续雾日27天之纪录,被人称作“雾窟”。若居住在黄海沿岸,夜晚会经常看到成团成团的雾像马队一样从海上奔来,带着丝丝清凉、缕缕海腥味儿。最壮观的当数平流雾,贴着地面行走,厚度只有几十米。雾弥漫于城市之后,只有一些高层建筑的上半截在雾层之上,如梦如幻,俨然仙境。
黄海之水,表层泛波浪,周边在流动,而中部洼地的深层与底部,水体交换不那么剧烈,相对静止。到了夏天温度偏低,被称为“黄海冷水团”。这个冷水团,面积13万平方公里,拥有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别看它深藏不露,却颇有魔力。夏天,它会让雾气生成并飘移,让山东半岛沿岸和江苏北部海域的雾天进一步增多。海洋影响天气,还有一种“大湖效应”,就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在向风的岸 边 形 成 降水,而且以降雪为多。北美洲东部五大湖地区最具代表性,在太平洋西岸也有这种效应。每年冬天,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经过渤海与北黄海,获得大量水蒸气,在山东半岛东端和朝鲜半岛西部形成降雪。烟台、威海一带,背靠昆嵛山脉,到了冬天雪量格外大,经常飘下鹅毛大雪,让这里成为著名的“中国雪窝”,形成独特的海滨雪城美景。
前几年,有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现象——地球自由振荡,并宣称:“地球任何时候都在吟唱!”但是这种吟唱是一种低频音波,人耳无法听到。这可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磁场和太阳风互相作用所致,也可能来自大海中的波涛。这就意味着,总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的海洋,总量为13380亿立方米的海水,岁岁年年、时时刻刻,都可能在合力吟唱着响彻寰宇的乐曲。
黄海,是这个庞大合唱队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