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碑
——钩沉黄海历史讲述黄海故事


“旷哉潮汐池,大矣乾坤力。浩浩去无际,深不测。”唐代诗人宋务光的几句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海洋的博大与神奇。
看看世界洋流分布图,你会联想到人体的动脉与静脉,并为之惊叹。这些“动脉”和“静脉”,不只是循环流动,一刻不停,还会莫名其妙地升温、降温,影响到气候。如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因为秘鲁寒流水温升高所致,它能让太平洋东岸多雨、西岸少雨,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地方发生旱灾。反过来,如果秘鲁寒流水温降低,则导致“拉尼娜现象”,也让许多地方气候反常。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这一对“宝贝”像恶作剧一样,左右着地球上无数生灵的命运。
北太平洋西部有一股流势很强的暖流,叫“日本暖流”,也叫“黑潮”。它是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向北转向而成,经台湾岛东岸、琉球群岛西侧往北流,直达日本群岛东南岸。在台湾岛东面外海,这股暖流宽100—200公里,深400米,流速最大时每昼夜60—90公里。它浩浩荡荡北上,在日本群岛南端产生一个分支去日本海,叫作“对马暖流”。对马暖流在北上途中又产生分支,叫作“黄海暖流”。
黄海暖流在朝鲜半岛以西往西北方向流去,从渤海海峡进入渤海。渤海海峡被庙岛群岛分割成多条水道,最北边的老铁山水道,水往西流;南面几条水道,水往东流。黄海暖流经老铁山水道西行时,地形束窄,流速增快,最快时能达到260厘米/秒。从海峡南半部流出渤海的水,因为与黄海三角洲外围的海水相融合,成为低盐、低温的黄海沿岸流,东去成山头,拐弯南下,一直流到长江口。
成山头海崖高耸,壁立如削,崖下海涛翻腾,水流湍急,最大浪高达7米,被人称作中国的“好望角”。黄海沿岸流经过这里,到达海州湾北端的岚山头时,会与潮水一起合力冲击岸边礁石,浪花如雪、腾空飞扬。曾有古人观望时按捺不住激动,纷纷题字刻石,内容有“星河影动”“撼雪喷云”“万斛明珠”“砥柱狂澜”“难为水”等等,让这里成为著名的“海上碑”景点。
看看世界洋流分布图,你会联想到人体的动脉与静脉,并为之惊叹。这些“动脉”和“静脉”,不只是循环流动,一刻不停,还会莫名其妙地升温、降温,影响到气候。如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因为秘鲁寒流水温升高所致,它能让太平洋东岸多雨、西岸少雨,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地方发生旱灾。反过来,如果秘鲁寒流水温降低,则导致“拉尼娜现象”,也让许多地方气候反常。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这一对“宝贝”像恶作剧一样,左右着地球上无数生灵的命运。
北太平洋西部有一股流势很强的暖流,叫“日本暖流”,也叫“黑潮”。它是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向北转向而成,经台湾岛东岸、琉球群岛西侧往北流,直达日本群岛东南岸。在台湾岛东面外海,这股暖流宽100—200公里,深400米,流速最大时每昼夜60—90公里。它浩浩荡荡北上,在日本群岛南端产生一个分支去日本海,叫作“对马暖流”。对马暖流在北上途中又产生分支,叫作“黄海暖流”。
黄海暖流在朝鲜半岛以西往西北方向流去,从渤海海峡进入渤海。渤海海峡被庙岛群岛分割成多条水道,最北边的老铁山水道,水往西流;南面几条水道,水往东流。黄海暖流经老铁山水道西行时,地形束窄,流速增快,最快时能达到260厘米/秒。从海峡南半部流出渤海的水,因为与黄海三角洲外围的海水相融合,成为低盐、低温的黄海沿岸流,东去成山头,拐弯南下,一直流到长江口。
成山头海崖高耸,壁立如削,崖下海涛翻腾,水流湍急,最大浪高达7米,被人称作中国的“好望角”。黄海沿岸流经过这里,到达海州湾北端的岚山头时,会与潮水一起合力冲击岸边礁石,浪花如雪、腾空飞扬。曾有古人观望时按捺不住激动,纷纷题字刻石,内容有“星河影动”“撼雪喷云”“万斛明珠”“砥柱狂澜”“难为水”等等,让这里成为著名的“海上碑”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