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起源中心

——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
点击查看原图
        由于体形大,纤维含量多,这类竹子能被用来制作竹筐、竹扇、凉席、纸巾等物。人们广泛引种栽培到各地,使它们拥有更加广泛的分布范围。
  进化类型的竹子对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自然分布范围广阔,能应对一定程度上的恶劣天气和环境,在降雨量少的地方亦能生存,对热量的要求也不高。相应地,其体形小于原始型竹子,不利于人工繁殖,且完全缺乏纤维股,不利于人类利用其中的纤维,故而人工引种栽培的数量也较少。
  科学家通过分析竹子的进化轨迹和原始类型特征,进而根据竹子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判断在地球上存在了千万年时光的竹子的真正起源。
  世界竹子的分布区系有四个,分别是泛北极竹区、古热带竹区、新热带竹区和澳洲竹区。泛北极竹区的范围在北回归线以北的东亚和北美一带; 古热带竹区的范围在中国长江以南至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新热带竹区的范围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至于澳洲竹区,顾名思义,其范围在今天的澳大利亚。
  在这四大分布区中,泛北极竹区没有原始类型的竹属分布,大部分是进化型的竹属,也有从原始型到进化型的过渡类型竹属。古热带竹区由两个亚区组成,即亚洲亚区与非洲亚区,其中亚洲亚区的竹种极为丰富,是世界的竹类分布中心,而中国又是该区的分布中心,大多数竹种都集中分布在中国。这一区域内,原始类型和进化类型的竹属都有分布,原始类型的竹属种类之丰富,更是其他竹类分布区内未见的。新热带竹区内有少量原始类型的竹属分布,但绝大多数竹属都属于进化类型。而澳洲竹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竹子的种类十分稀少,只有两个属,类型也很单纯。
  一些观点认为世界的竹类并非从单一地区起源,而是从不同地区同时进化发展而来,认为亚洲和南美洲是竹子起源的两个中心。但这种观点与原始类型竹类的分布规律有所冲突。科研人员对南美洲与亚洲的竹子种类进行了比较,发现美洲只有1个古老的原始竹属,而在亚洲,同样类型的竹属有18个之多。竹子的起源地必定拥有大量的古老原始竹属,所以南美洲显然不具备成为另一个竹子起源中心的条件,竹子的起源中心就只剩下一个——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