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实体书店的创意与新生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实体书店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以书店为美共塑城市书香气质,为实体书店搭建行业交流共享平台,助推实体书店的创新发展,也是本次论坛的重点。在论坛上,由知名作家、书评人绿茶(方绪晓)主持,山东书城、方所书店、茑屋书店、慢书房、内山书店、小众书坊的6位相关负责人一起来分享了行业经验和创意新生的畅想。

  方所书店青岛总经理孙玥:
  利用网络平台引流年轻客群

  书店所在的城市决定了自己的客群属性。在青岛,我们主要以家庭客群和年轻客群为主,年轻客群占比非常大,针对这部分群体,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活动,有脱口秀、音乐赏听会、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共读会等等,都是偏年轻客群现在喜欢的内容。在图书中,我们增加了动漫、漫画等选品,主要针对青少年客户群,市场反映很好。

  在运营中,我们也尝试建立了网络社群,进行了详细分类,收到了良好效果。小红书这个平台,非常好用,小红书的用户与我们的客群匹配度比较高。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发现,年轻人可能更多地会浏览这样的一个平台,从中去获取更多他想要的信息,不管是旅游类型、生活类型或者是文化类型,在这上面可能互动性、参与性以及引流性也很好。

  青岛信慧茑屋事业部部长孙德君:
  让顾客体现自身价值

  融入青岛,突出青岛特色,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的方向。我们的一家店坐落于青岛的一处地标性建筑三楼,客人可以在我们的临海区域享受自然的阳光,看到青岛美丽的海湾,然后读一本书,喝一杯咖啡,然后享受这个书店带来的特殊感受。

  在文创商品的选择方面,三成以上的商品都是进口的,突出青岛的国际化特色定位。另外像在国内商品方面,我们着重发掘国内具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师品牌。比如说我们有一款品牌叫喵女鞋,传统的手工木作,深受读者喜欢。

  和互联网融合一直是我们在努力和探讨的方式。我们有一个观点,一个好的企划实际上是让顾客更多体现自身价值。比如,我们现在拍摄的视频,除了介绍我们的图书,同时我们更多的给客人传达一种生活方式的提案,在我们这里不光能买到书,还能体味生活。

  内山书店中国区总经理赵奇:
  做属地文化的风向标

  书店运营最重要的是什么?通过天津、深圳两家分店的比较,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精准地了解书店属地的文化特点。2022年,我们曾举办过107场线下活动,每场活动我们都在想怎么去贴近当地读者的需求。

  我们的一家分店,开在天津一家商场的四楼,去年底,我们把每天的到店人群、购买数据和服务数据与整个商场的业户作了分享,分享完之后,商场以我们书店的这个数据做基础,重新做了客群定位,并重新装修,整个商场的四楼生意就火爆起来。

  再一个是做属地文化的风向标。前几天,我服务天津一家出版社做了场活动,活动是天津曲协孙福海老师长篇单口相声集《乾隆拜蓟州》的签售。天津是曲艺之乡,所以这本书有非常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所以场面非常火爆,当天就签售了2500 本。

  在天津,我们每周末举办两场活动,打造了一个文化周末旅游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为参加书店活动的读者,推荐当地老百姓普遍认可的酒店、茶馆、相声会馆等,赢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山东书城经理杨莹:
  带给泉城市民更多的文化感受

  山东书城是省、市两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由山东出版集团投资建设,济南市新华书店负责运营,是一家以图书为主及咖啡、书吧、简餐还有文化沙龙以及各种营销活动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文化综合体。

  去年,在全国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最美书店评选中,山东书城也有幸成为全国最美书店之一。

  山东书城一直坚守着文化宣传的责任担当。承办了多届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举办的齐鲁书香节、山东书展等大型文化活动,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自己的品牌文化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能够带领全民参与到阅读中来,多读好书。

  一家书店代表一个城市的气质,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我们做图书,在选品和陈列上下足了功夫。在山东书城,我们会在图书的旁边摆放一些类似图书的推荐语,或者是一些直接扣人心弦、直击心灵的一些小问题,让读者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书店与读者心灵的碰撞与交流。我们平时也会邀请一些名家、作家到书店里面进行新书发布、分享创作历程等公益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像围绕着青少年主题的与济南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阅读名师公益讲堂。

  通过我们的图书的选品陈列,以及我们的公益活动的开展,做全城市民的文化阅读的传播者,同时也能够做他们的一个文化引路人。

  北京小众书坊创办人彭明榜:
  书店是文化的发射台

  2017 年,我从中国青年出版社辞职出来创业,当时开的第一家书店叫小众书坊,它位于北京南锣鼓巷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主题是诗歌。2019 年12 月,我又在北京地坛附近开了第二家书店,名叫“雍和书亭”,它是一个以签名本为主题的书店。今年,我又在北京西三旗开了一家名叫“读家”的书店,这个书店主要以“社区”或者“家庭“为主题。

  在我眼里,这几家主题书店和城市最重要的关系就是“聚”,它能将一个城市里兴趣相同的人聚在一起,这时书店不仅是书店,还是你的会客厅。书店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或者文化风景。在经营过程中,我们会举办很多活动,以雍和书亭为例,我们每周都会邀请一些名家到书店签名,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两三拨作家,现场非常热闹,有当地政府官员表示,希望雍和书亭的招牌一直亮着,成为一道风景线。

  我们一直在设想,作为一个社区书店,它是以服务一定半径的人为主的,那么我们就想压根儿不从图书销售上挣钱,完全会员制。只要是会员,店里边的图书都是五折销售,把电商跟我们实体书店之间的价格鸿沟彻底填平,真正从服务上来使这家书店存活下去。这也是一种应对之策。

  当然,实体书店应该拥抱互联网,比如做一些短视频或者开直播。但这个度需要掌握,我们的直播内容并不是纯粹带货,而是以读书分享会或者座谈会为主题,书店就是一个文化的发射台。

  慢书房主理人鹿茸:
  选书是书店的核心

  我要告诉大家三件事情。一是,我们的店是一家很小的,只有113 平方米、开了11 年的书店,我们立志做百年老店,还有八十几年。第二件事情是,我们一年可以做150 场沙龙。第三件事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拥抱互联网,但从来不被互联网绑架。

  在我眼里,大书店活得鲜明,小书店活得从容,是一座城市应该有的温柔与美好。我就觉得济南是,我们苏州也是。开店11年,我想说两条小的规则,第一条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跨界服务,首先书的品质一定要好,选书是书店的核心。

  第二条是一定要注重读者和书店之间的关系,如果说一家小的书店,我们认为广阔的人群抓取起来有点难度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客户的深度服务?假设一家小书店有1000 个人在你的书店买了又买,今天你推一本新书出来,只有10% 的人买了。一家小书店在一周之内一本书卖100 本,也挺好。所以我要说,永远要关注书和人之间的关系。

  特别想说一个论断,就是无论做大店还是做小店,一开始就想成为网红的书店都很危险。背离书为核心的任何一件事都很危险。因为,如果一家书店的书品不够好,一定不是一家好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