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在蹉跎岁月中拥抱理想主义

陆天明中国三部曲之二《沿途》出版
点击查看原图
        暌违六年,陆天明封笔之作“中国三部曲”第二部——《沿途》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这部最新长篇力作中,第一部《幸存者》中的有志青年走出西北荒原、莽莽农场,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漩涡与愈加广阔的社会天地中,化身萤火,手持微光,砥砺前行,悲喜沉浮。小说以一种静默却热烈的方式,凝聚了作者陆天明全部的生命体验和人生积淀,打捞起这段凝重而热血的家国往事。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于洋

  家国历史的深沉回望

  承续《幸存者》的故事脉络,在陆天明新作《沿途》一书中,谢平、向少文、李爽等上海知青怀着满腔热忱投身时代大潮,来到内陆边疆的卡拉库里荒原,磨砺与伤痛一次次地击打着他们年轻不安的心。然而,经历十几年的知青岁月之后,新的时代到来。与此同时,反腐斗争、思想异化、阴谋罪孽也逐渐浮出水面,小人物的命运如一叶扁舟,当年种种事件的真相也令人撼动。追捧与漠视,渴望与逼迫,平静而热烈,粗犷而渊深,这段难得的故事在种种人生况味中渐次推进。
  
  在接受采访时陆天明表示,《沿途》是他少有的以自身经历为依据创作的作品,用真实故事见证时代变迁,以宏大叙事展示拓荒精神,其中既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也有对历史的深沉回望。故事中出生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主人公,可以说是真正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他们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承上启下,经受种种磨砺,深入了解了中国实情,兼有着知恩图报的情怀与勇于追求的魄力。“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仍旧保持着探索的锐气,亦步亦趋,追求着前方那个未知的世界,这对当下的年轻人也具有启示意义。”
  
  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针对当下问题,书中还有着深入求索的尝试。通过“中国三部曲”的前两部,陆天明分别提出了“幸存者”和“沿途”两个问题,既蕴含着哲学意义,也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如果说“幸存者”意味着大浪淘沙与“向涛头立”的时代弄潮儿,那么“沿途”则是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的未完成状态。正如作者在小说中所写,“我们这代人一切的幸和不幸都缘于我们总是处在新旧两时代交替的漩涡中”,然而,“这种人明知自己在当前这种激烈转型转轨的震荡中,已经无法跟上这个一日千里的新时代,必将被淘汰,却仍然竭尽一切努力在推进社会的转型转轨……仍一往无前地干着……”

  为理想主义者立传
  
  “我写过知青题材,写过反腐题材,写过革命历史题材,也一直坚持着跟踪当代巨大而剧烈的现实生活变迁。在艺术形式上,搞过‘纯文学’实验文体的探索,也深深涉足过最大众、最通俗的影视创作。但我一直有个无法摆脱的心愿,那就是为自己这一代人立传。”陆天明如是说。这种心愿在新书《沿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此外,小说里处处充满了辩论的声音,叙事者往往以辩论来阐释革命和理想的真谛。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这种辩论不断延展,话题由革命理想延伸到现实生活。随后,作者逐步插入自己更为熟悉的官场故事,着力解决之前留下的“龙口闸门垮塌事件”的悬疑,使知青题材与反腐题材实现了有效结合,读来极为自然恰切。
  
  陆天明认为,腐败的存在和反腐败斗争结果,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命运,也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大问题。而作为全景式反映那段历史的文学作品,势必要写到这一点,无法避开。“可以说,以真实故事见证时代变迁,以现实主题推动思想解放,以伟大人物激发改革锐气的《沿途》,真正适应了时代要求和读者需求。”有评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