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一门生意

——惊心动魄的攀登故事
《第三极:珠峰的谜团、执念与生死》作者:[美]马克·辛诺特(Mark Synnott)
点击查看原图
        有个显而易见的解释是,很多人只有在收入达到了此生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值之后才出得起登珠穆朗玛峰的钱,而这时候他们通常都已经人到中年。
  
  库巴卡的分析也表明,如今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绝大部分都能登顶。50岁以下的登山者有五分之四成功登顶,与35岁以下登山者的登顶机会一样高。50岁以上的登山者,成功登顶的机会甚至更高。这个数据可以跟1981年比较一下,那一年登顶的概率不到10%,而彼得·哈克特就是那年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他是第110个登上珠峰的人。整个80年代,这个比例也都保持在10%以下,即使到了90年代,个人登顶的概率也只提高到了20%左右。从那以后,登顶的总体概率就一直在稳步上升。
  
  各种各样的西方向导服务机构,包括“喜马拉雅体验”“国际登山向导”(International Mountain-Guides)和“探险顾问”(Adventure Consultants)等等,都已经知道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成功登顶的可能性。最有效的两个办法是,用路绳从山脚到山顶沿传统路线架好一上一下两条路绳以确保安全,以及为客户按一对一配备夏尔巴登山者。技术也提供了帮助。现代登山用的装备和服装都是最先进的,氧气系统能稳定可靠地供应“英 国 空气”,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专业气象学家通过手机信号网络和卫星无线网络可以每天发送一次天气预报,有时甚至能做到每小时发送一次。所有这一切都让成功登顶相对来说有了保障,就连对缺乏经验的登山者和不够格的向导来说也是如此。
  
  那天上午,其他所有人离实现自己的梦想都只有咫尺之遥,而我坐在营地里,感觉自己就像搁家里赶作业的孩子,而好朋友们都在外面参加狂欢派对一样。山上所有人都在赌天气,而他们正在赢得这场豪赌。那一刻,这个登山季梦想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很多都站在了地球上最高的地方,要不也是很快就会站上去。我们没有去,其实也是在赌。如果就这样了呢?如果这个登山季没有第二个窗口期呢?我们的大本营负责人达娃,那天早上对我们留下来等待的决定也颇有微词。珠穆朗玛峰是一门生意,而生意的成败全看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