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槐荫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

做好“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两篇文章

槐荫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美丽槐荫建设
点击查看原图
        6月21日,“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专场召开。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现场获悉,今年以来,济南市槐荫区优化“125510”发展思路,开展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创新驱动、工业增长等“十大提升行动”,聚焦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拼出加速度、创出新高度,以项目大突破推动产业大提升,以产业大提升推动经济大发展。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据悉,槐荫区聚力打造“品质槐荫”,实施9个城市更新项目,市立五院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征收工作圆满完成,总投资20亿元的轨道交通与公交枢纽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 投资3.03亿元对5个街道8个片区、121栋住宅楼进行改造提升;全力推动老旧小区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目前已惠及55个社区、共计6.1万余户群众。

  与此同时,槐荫加快打造“医养之都”,作为省市区三级共建的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累计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4个,实现总投资约741亿元,医学中心正在向“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加速突破、加速跃升、加速蜕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已实现全省1亿人口健康医疗数据的汇聚治理。

  聚焦“数字槐荫”,槐荫区大力实施“数据惠民”工程,开展民意“上传、派遣、处置、反馈”全流程数控闭环治理试点,绿地新城社区作为2022年度济南市唯一代表争创省级“标杆型智慧社区”,槐荫正全力打造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区。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近年来,槐荫区扎实做好“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两篇文章,坚持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2022年槐荫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72元,迈上新台阶;今年20件民生实事全面推进,1-5月份槐荫区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77.8%。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槐荫区年内将建成3处、开工建设8处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完成2处教学楼加建和3所学校活动场地改造工程;聚焦教育质量提升,开展“慧学课堂”构建和“家住槐荫‘育’见成长”全环境育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倾力打造济南市有影响力的高品质学校。

  槐荫区坚持“兴文化促文明”,倾力打造“泉城文化艺术会客厅”,全面提升“一院四馆”、印象济南、方特东方神画、时光艺术之城等文旅品牌全国影响力,深度挖掘沿黄文化资源及时代价值,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相统一。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果,投入专项财政资金近两千万元,首批推进的16家农贸市场、周边100余个小区小巷焕然一新,覆盖全区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获得群众点赞,打造“志行槐荫”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擦亮“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繁荣,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推进美丽槐荫建设

  槐荫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黄河岸线生态保护,实施黄河防洪工程绿化提升和重点区域亮化工程;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投资3.08亿元开展腊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小清河源头水质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据介绍,槐荫区开展了城市“增绿赋美”行动,坚持“山水相连、城即园林”的城市美学理念,高品质实施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景观提升工程,打造“汽车文化长廊”“汽车印记景墙”等,将汽车文化融入公园景观;提升西客站周边环境,打造“福润泉城彩韵槐荫”主题花卉景观带,建设四季“有花可赏,有香可寻”的“齐鲁门户”迎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