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最后24小时
◎文/曹其鹏
也许是命中注定。
1931年11月19日的那场不幸,他本可以避开的,但无奈造化弄人,飞机飞到济南以南三十里党家庄附近的开山时,天气骤变,大雾弥漫,最终误触开山山顶,全机粉碎,徐志摩遇难!
其实,悲剧的因素早在它发生之前,就已显露出了端倪。
1931年的徐志摩,生命进入了一场倦怠期,经济上的窘迫、家庭中的矛盾、情感上的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互相织成一张罗网,死死地困住了他。
因为陆小曼不愿一同离沪赴京,又要维持她铺张挥霍的巨大开支,不得已,这年的2月,徐志摩在胡适等人的劝说下,正式开启北京上海两地奔波的生活,同时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授课,月薪达到580大洋,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巨款,当时一般家庭20大洋便可养家糊口。他每月除留30块大洋外,其余全部寄回上海,但仍是入不敷出。
同年的4月,徐志摩母亲逝世,回家奔丧时,父亲却只认张幼仪为儿媳,不允许陆小曼进门。父子之间爆发了严重的争执,徐父断绝了对儿子的经济帮助,这下,徐志摩经济上更加窘迫了。
对于突如其来的分居两地,陆小曼显然是不理解的,她在信中不断哭诉自己的孤独寂寞与思念,更因为林徽因的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在两人之间滋生弥散,陆小曼此时的心中想必是凄惶孤单的。终于,11月上旬,陆小曼接连十几次发电报催促徐志摩南返,徐志摩离京返沪,终于踏上了不归路。
11月18日,徐志摩乘早车由上海抵南京。约是在午后,徐志摩与陈梦家同游鸡鸣寺。深秋午后的鸡鸣寺,是绚烂下的静谧,叶子已泛金黄,有着千年香火氤氲下的清净,令人沉醉,可徐志摩明显是心不在焉的。
据陈梦家回忆,当时他询问“志摩先生最近可做什么诗呢”,徐志摩并没有回答,只是对陈梦家说,“这样的生活,什么生活,这一回一定要下定决心,彻底改变一下。”当时年仅21岁的陈梦家并不清楚这个“彻底改变一下”到底是指什么,有人认为这是他决定与陆小曼离婚的前奏,可在与陆小曼的书信往来中,他还是一次次给陆小曼寄蜜饯买衣料,爱,依然是存在的,随着徐志摩的突然离世,所有的猜测最终也只能是猜测了。
晚上9点半,徐志摩到张歆海家,与张歆海的夫人韩湘眉等人聚会,他们自由谈论着人生与恋爱,谈论国事,谈论朋友,也谈论徐志摩今后在北京的生活。
谈笑间,韩湘眉似乎有感:“Suppose something happens tomorrow(明天会不会出事),徐志摩!”
徐志摩顽皮地笑着说:“你怕我死么?”
“徐志摩,正经话,总是当心点的好。司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不知道!没有关系,I always want to fly(我总是要飞的),我以为天气晴朗,宜于飞行。”
深夜,杨杏佛起身告别,韩湘眉本想让徐志摩在家中留宿,但他执意要去何竞武家中,理由是“他家离飞机场近。”
按照原定计划,徐志摩本打算乘张学良专机返京,但为了参加19日晚林徽因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也为了节省路费,以敷家用,他最终决定于19日早上搭乘中国航空公司一架免费飞往北京的“济南号”邮政班机。
悲剧的种子由此种下。这一年,徐志摩34岁,天妒英才!
如今的济南长清大学城东北部的北大山南麓,也就是1931年发生坠机时的开山,据说山上还能看到当年飞机失事的擦痕,2006年,这里立起了一块“徐志摩纪念公园”标志性碑石,以便人们凭吊和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而当时失事飞机的机舱隔板,几经辗转,如今,静静陈列于济南舜玉路40号的山东文学馆之中,望着眼前陈朽的木制隔板,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惊才绝艳的诗人,诗情留下衣袖融进了云朵。
他的一生,也正如蔡元培专程为其写的挽联一般: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也许是命中注定。
1931年11月19日的那场不幸,他本可以避开的,但无奈造化弄人,飞机飞到济南以南三十里党家庄附近的开山时,天气骤变,大雾弥漫,最终误触开山山顶,全机粉碎,徐志摩遇难!
其实,悲剧的因素早在它发生之前,就已显露出了端倪。
1931年的徐志摩,生命进入了一场倦怠期,经济上的窘迫、家庭中的矛盾、情感上的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互相织成一张罗网,死死地困住了他。
因为陆小曼不愿一同离沪赴京,又要维持她铺张挥霍的巨大开支,不得已,这年的2月,徐志摩在胡适等人的劝说下,正式开启北京上海两地奔波的生活,同时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授课,月薪达到580大洋,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巨款,当时一般家庭20大洋便可养家糊口。他每月除留30块大洋外,其余全部寄回上海,但仍是入不敷出。
同年的4月,徐志摩母亲逝世,回家奔丧时,父亲却只认张幼仪为儿媳,不允许陆小曼进门。父子之间爆发了严重的争执,徐父断绝了对儿子的经济帮助,这下,徐志摩经济上更加窘迫了。
对于突如其来的分居两地,陆小曼显然是不理解的,她在信中不断哭诉自己的孤独寂寞与思念,更因为林徽因的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在两人之间滋生弥散,陆小曼此时的心中想必是凄惶孤单的。终于,11月上旬,陆小曼接连十几次发电报催促徐志摩南返,徐志摩离京返沪,终于踏上了不归路。
11月18日,徐志摩乘早车由上海抵南京。约是在午后,徐志摩与陈梦家同游鸡鸣寺。深秋午后的鸡鸣寺,是绚烂下的静谧,叶子已泛金黄,有着千年香火氤氲下的清净,令人沉醉,可徐志摩明显是心不在焉的。
据陈梦家回忆,当时他询问“志摩先生最近可做什么诗呢”,徐志摩并没有回答,只是对陈梦家说,“这样的生活,什么生活,这一回一定要下定决心,彻底改变一下。”当时年仅21岁的陈梦家并不清楚这个“彻底改变一下”到底是指什么,有人认为这是他决定与陆小曼离婚的前奏,可在与陆小曼的书信往来中,他还是一次次给陆小曼寄蜜饯买衣料,爱,依然是存在的,随着徐志摩的突然离世,所有的猜测最终也只能是猜测了。
晚上9点半,徐志摩到张歆海家,与张歆海的夫人韩湘眉等人聚会,他们自由谈论着人生与恋爱,谈论国事,谈论朋友,也谈论徐志摩今后在北京的生活。
谈笑间,韩湘眉似乎有感:“Suppose something happens tomorrow(明天会不会出事),徐志摩!”
徐志摩顽皮地笑着说:“你怕我死么?”
“徐志摩,正经话,总是当心点的好。司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不知道!没有关系,I always want to fly(我总是要飞的),我以为天气晴朗,宜于飞行。”
深夜,杨杏佛起身告别,韩湘眉本想让徐志摩在家中留宿,但他执意要去何竞武家中,理由是“他家离飞机场近。”
按照原定计划,徐志摩本打算乘张学良专机返京,但为了参加19日晚林徽因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也为了节省路费,以敷家用,他最终决定于19日早上搭乘中国航空公司一架免费飞往北京的“济南号”邮政班机。
悲剧的种子由此种下。这一年,徐志摩34岁,天妒英才!
如今的济南长清大学城东北部的北大山南麓,也就是1931年发生坠机时的开山,据说山上还能看到当年飞机失事的擦痕,2006年,这里立起了一块“徐志摩纪念公园”标志性碑石,以便人们凭吊和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而当时失事飞机的机舱隔板,几经辗转,如今,静静陈列于济南舜玉路40号的山东文学馆之中,望着眼前陈朽的木制隔板,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惊才绝艳的诗人,诗情留下衣袖融进了云朵。
他的一生,也正如蔡元培专程为其写的挽联一般: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