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嚼头”

——山水画家康庄的传奇人生
《借来挂流三百丈》作者:张柯
点击查看原图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对但丁的评价,也不比恩格斯低:他将但丁与莎士比亚同时列为西方文学后古典主义的不可超越的两位巨擘——“没有第三个”。

  《神曲》在中国译本众多,有文言本和白话本,有选译本和全译本;从体裁上分,又有诗译本和散文译本。依笔者之见,在白话散文全译本中,以王维克与田德望译本为最佳。王维克译本根据意大利原文,同时参考法文、英文等译本翻译完成,译笔优美,堪称经典。
  
  相较王维克译本,田德望译本学术价值更高。2019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意大利《晚邮报》上发表题为《东西交往传佳话中意友谊续新篇》的署名文章,文中有一段话:“中国一位教授在古稀之年开始翻译但丁的《神曲》,几易其稿,历时十八载,在临终病榻上最终完成。”其中的中国教授就是北京大学教授田德望。
  
  康庄读的《神曲》是人文社1978年重新修订出版的王维克译本,截至1983年第三次印刷,该译本印量达到249500册,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对中国读者而言,《神曲》想象太过奇幻,再好的译本,读来还是难懂。康庄回忆:“初时如读天书,犹堕云雾之中,只是觉得那文笔句子很美,很深奥,尤其是‘天堂’‘净界’的描述令人神向往之。那些精彩的对白,简直字字珠玑,句句都是警世名言。尽管读起来艰涩,却很有嚼头,待多读几遍之后才多少悟出点但丁借神说事的寓意。”
  
  一遍复一遍的阅读,许多句子康庄背诵下来了,像下面这几段:

  “我只要于心无愧,命运对我无论怎样都好,我早有预备,听命运随心所欲地旋转他的轮盘,如听农夫使用他的锄头罢了。”

  “对于一种外表上似乎是伪造的真理,一个人最好是闭口不说,因为他虽然没有罪过,他要被家人看做说谎的人呢。但是,我在这里不能守住静默……假使他有永久的价值——向诸君发誓!我看见……”

  “祈祷若不能感天,那么祈祷有什么用?”

  “人们在做本分以外的事情时应当有所畏惧。”

  “人类啊!你本是为升天而生的,为什么一些微弱的风便把你吹落下来呢?”
  
  康庄后来写道:“可笑的是我那时经常会在一些场合卖弄从但丁那儿套来的字句,自以为长了不少的学问,悟出点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