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
——奋斗先驱的海洋精神

《海洋先驱:唐世凤》作者:刘宜庆

在集贤楼,唐世凤看到了厦门大学创立时的照片和介绍。厦门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陈嘉庚(1874—1961)、陈敬贤兄弟抱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怀着“为吾国放一异彩”的宏愿,出资创办私立厦门大学。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用集美中学新校舍即温楼,如期举办开校仪式,在演讲台中间,挂着陈嘉庚选定的四个字:“自强不息”。
1921年5月9日,陈嘉庚亲领着100 多名厦门大学师生,从集美学校来到位于厦门岛南端的演武场,为厦门大学的第一座主楼群举行奠基仪式。
主楼群规划五栋,一字排开,主楼背倚五老主峰,南向南太武高峰,面对蔚蓝色的大海,起名“群贤楼”,取“群贤毕至”之意。
厦门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是邓萃英。林文庆是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从1921年7月至1937年7月,16年间,他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和厦门大学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本大学之主要目的,在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其精神,以研究一切现象之底蕴与功用;同时并阐发中国固有学艺之美质,使之融会贯通,成为一种最新最完善之文化。”这是林文庆的办学理念。
“本校之目的在养成各种高等专门人才,使本校之学生虽足不出国外,而其所受之教育,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这是林文庆提出的培养目标。在林文庆校长的规划中,私立厦门大学应“成为我国南部之文化中心点”“成为我国南部之科学中心点”。
为了更好地体现厦门大学的高远目标,林文庆亲自绘制了校徽,将校训“止于至善”四个字镌刻于校徽内圆圈,显示出其作为大学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作用。
林文庆为厦门大学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厦门大学刚成立时,只有师范和商学两部,在林文庆的苦心经营下,到1930年,设立了文、理、法、教育、商五学院21个系,其中,还有天文系,并建成了一所天文气象台。在当时的私立学校中,厦门大学名列前茅。
陈嘉庚“毁家办学”,林文庆擘画蓝图,体现了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
看过集贤楼里的展览,唐世凤走出来,心中揣摩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含义,脚步欢快又踏实地走在校园中。头顶的阳光直射下来,热浪滚滚,榕树耸立,大学校园的楼前则耸立着棕榈,他一一辨认着校园里的花木——凤凰木、刺桐、木棉、枫香、黄花槐。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用集美中学新校舍即温楼,如期举办开校仪式,在演讲台中间,挂着陈嘉庚选定的四个字:“自强不息”。
1921年5月9日,陈嘉庚亲领着100 多名厦门大学师生,从集美学校来到位于厦门岛南端的演武场,为厦门大学的第一座主楼群举行奠基仪式。
主楼群规划五栋,一字排开,主楼背倚五老主峰,南向南太武高峰,面对蔚蓝色的大海,起名“群贤楼”,取“群贤毕至”之意。
厦门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是邓萃英。林文庆是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从1921年7月至1937年7月,16年间,他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和厦门大学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本大学之主要目的,在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其精神,以研究一切现象之底蕴与功用;同时并阐发中国固有学艺之美质,使之融会贯通,成为一种最新最完善之文化。”这是林文庆的办学理念。
“本校之目的在养成各种高等专门人才,使本校之学生虽足不出国外,而其所受之教育,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这是林文庆提出的培养目标。在林文庆校长的规划中,私立厦门大学应“成为我国南部之文化中心点”“成为我国南部之科学中心点”。
为了更好地体现厦门大学的高远目标,林文庆亲自绘制了校徽,将校训“止于至善”四个字镌刻于校徽内圆圈,显示出其作为大学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作用。
林文庆为厦门大学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厦门大学刚成立时,只有师范和商学两部,在林文庆的苦心经营下,到1930年,设立了文、理、法、教育、商五学院21个系,其中,还有天文系,并建成了一所天文气象台。在当时的私立学校中,厦门大学名列前茅。
陈嘉庚“毁家办学”,林文庆擘画蓝图,体现了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
看过集贤楼里的展览,唐世凤走出来,心中揣摩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含义,脚步欢快又踏实地走在校园中。头顶的阳光直射下来,热浪滚滚,榕树耸立,大学校园的楼前则耸立着棕榈,他一一辨认着校园里的花木——凤凰木、刺桐、木棉、枫香、黄花槐。